烫金的奖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前一阵,笔者挂职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接到上级一个通知,说是近期举办各类文体比赛或表彰等活动,获奖后除了奖状外,不得发放各类奖品。传达完毕,好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撇了撇嘴。

近期,我们组织了一个社区羽毛球比赛。在做预算的时候发现,除了买矿泉水,买些羽毛球等活动用品外,剩下的经费就真的只能买奖状了。我们到附近的小商品市场转了一圈,发现奖状真是贵,少则四五块钱,动辄都是十几块几十块的,以前那种一张纸做成的基本就看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我们又感觉这薄薄的一张纸发给人家显得太单薄了。根据专项经费盈余不能挪作他用以及这次花不完下次就会相应减少的使用原则,还有既然没有了奖品,那么奖状就不能太寒酸的心理暗示,虽然心疼,最后我们还是买了一批十多块钱一张的。

比赛结束后,当我们把这些漂亮的奖状交给这些居民的时候,他们的表情都很怪异,很多人说这第一感觉就是浪费,还不如不发呢。有人说,我们都是退休的人了,要这些烫金的奖状有啥用,是能吃还是能当书当画看啊,要是下次再发这些小本本,我们就不来了。有的甚至拒绝接受这些奖状,说糟践钱的东西看着眼晕,我们可以不要奖品,但是不能花这么多钱弄这个花哨玩意儿,现在不是反对浪费吗,怎么越弄越觉得是浪费呢?虽然话说得有点儿极端,但也难怪,参加社区活动的主要都是离退休的大爷大妈,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着柴米油盐,需求也非常简单实际。以前搞比赛发些绿豆或洗涤灵、肥皂啥的日用品,虽然价格不高,但他们回到家中能实际派上个用场,也多少能调动一下他们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让子女们觉得父母的社区生活有些意思和乐趣。

可现在这样的奖状对于他们来说,不说是形式主义吧,也多少是个鸡肋。社区的活动经费,是纳税人的钱,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一定要用在实处。所以,对于一般性的活动,一个口头的表扬加一瓶洗发水,其效果可能远远好于一个漂亮的烫金奖状。

(文 / 北京 皮卡丘) 烫金奖状

上一篇: 好东西(799)
下一篇: 生日愿望下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