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冲突:埃及出面调停的背后

作者:邹珊

加沙冲突:埃及出面调停的背后0( 7月29日,巴勒斯坦救援人员将以军空袭中的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

7月29日,为摧毁哈马斯控制的关键建筑、关闭加沙地带唯一的发电站,以色列发动了“护刃行动”开始以来最猛烈的空袭和火炮袭击,持续多日的巴以冲突也经历了最为血腥的一天,死亡总人数上升到了1200人,受伤人数则达到了7000人以上。

7月15日,埃及向交战双方发出停火协议但未能奏效。这与埃及在历次巴以冲突中发挥的作用形成了鲜明对比。2012年底,以色列曾对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时任埃及总统穆尔西派出总理前往加沙。在埃及政府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各派代表团在开罗进行磋商,最终分别接受停火,使冲突在持续8天后宣告结束。而2008年底至2009年初,前总统穆巴拉克也为巴以冲突的调停发挥过重要作用。

对外经贸大学外院副院长丁隆告诉本刊:“埃及并未就此停火方案与哈马斯进行商讨,但事先却与英国和以色列沟通过。这让巴勒斯坦人觉得很没面子,好像这个协议是这三国强加给自己的一样。而之所以不与哈马斯沟通,是因为穆尔西被罢黜后,中东政治生态随之生变,埃及政府与哈马斯之间缺乏对话渠道。”埃及穆兄会与哈马斯可谓“血肉相连”。穆兄会与巴勒斯坦地区之间的接触始于1935年,之后逐渐深化。1973年,亚辛(哈马斯精神领袖)在加沙以非盈利和宗教的名义建立了伊斯兰中心,并借此名义开展穆兄会的活动。所以,哈马斯实际是穆兄会运动的延伸。而一年前,埃及穆兄会政府的倒台则导致了该国与哈马斯关系的迅速恶化。其后,埃及不仅禁止了哈马斯在埃进行的一切活动,还封堵了上千条连接加沙与拉法的越境地下隧道,令哈马斯难以获得武器,也使加沙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而没有在停火提案中照顾到哈马斯的经济利益,则被外界猜测为调停落败的另一原因。

埃及同时也转变了在巴以矛盾中扮演的角色。“埃及曾被视为公平的巴以纠纷调解者,但穆兄会倒台后,它自己也变成了冲突中的一方,甚至将会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杜恩(Michele Dunn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埃及现在有一个私心,它也想将哈马斯打垮,这与以色列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丁隆说。

“但是,作为中东和平重要的支柱国家,巴以间出现矛盾,埃及又不得不表态。”丁隆进而说,“内政问题使该国近年来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有所下降。出面调停,一方面是出于责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作用和地位。所以,这次停火协议也有做姿态的嫌疑。”“不过,虽然以色列目前仍然信任埃及,但日后,当它发现埃及对哈马斯的影响力已大幅弱化之后,可能会大失所望。而塞西现在虽然仍在重复萨达特的把戏,要让埃及民众认为,自己国家的利益优先于阿拉伯世界的事务,但他很快会发现,埃及的公众意见并不倾向于与阿拉伯世界疏离。所以,当巴勒斯坦的死伤人数上升到一定数量后,他也很可能选择疏远以色列。”美国森林湖学院的中东政治学教授塔哈米(Ghada Talhami)这样告诉本刊。

8月1日,埃及政府邀请巴以双方在开罗进行第二轮停战调停。“加沙冲突迟迟无法叫停。现在,虽然卡塔尔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能与哈马斯进行对话的国家参与了调停,但是它并未得到阿盟和埃及的支持,所以,最终出面的还得是埃及。”丁隆说。 背后加沙出面调停冲突埃及

上一篇: 材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