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刘的遭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老刘今年底本来该退休了,在一个相对清闲的公职单位干了半辈子,处处与人不争所以也没有当上什么官。儿子有了女朋友,也定下了年底把婚事儿办了的计划。老刘就等着退休以后进入另一种崭新的生活状态。但是飞来横祸彻底绞碎了他正常的生活——老刘遇到了交通事故。
三个多月前,老刘骑车出门,被一个违章行驶的愣头司机从自行车上撞飞,后被车前盖儿顶起,又重重地摔在地上。送到医院,肋骨折断6根,脊柱也错位了,还影响到了神经。经过医院的一系列努力,骨折外伤基本都已恢复,但是脊柱的神经损伤使得老刘再也站不起来,下身完全瘫痪了。三个月在医院的治疗已经花了50多万元,还好老刘在公职单位,单位没计较什么,能够解决的经济困难都解决了,而且也准备给老刘办理如期退休手续。老刘的老伴、儿子日以继夜地照料着他,听说儿子的女朋友看到这么个状况也吹了。
话分两头,老刘的单位和家属不断地跑交通队、法院准备起诉肇事者。肇事者就是个愣头青小伙子,非本地户籍,没什么财产,家里也没什么经济能力。几次沟通,小伙子都非常直接地告诉老刘的代理人和交通执法部门,他没有能力履行经济赔偿,还是判他坐牢吧。小伙想得非常简单,以为坐牢就可以免除民事的赔偿责任。几经调查,交通执法部门也明确告诉老刘的家人,看来向肇事者追索经济赔偿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家属在诉讼的时候做好这样的准备。法律诉讼还没有开始,老刘后半生的命运甚至他家庭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定论了。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年的交通肇事案件都有一半以上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能如判决履行。由于社会抚养成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的高企,以及一个受害人生活能力的丧失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致使数千家庭由于交通事故陷入极度的困难和不堪。一部分愿意承担责任的肇事者的家庭也有因承担民事赔偿而陷入生活绝境的。因此,不只要对肇事者更加严格,出台更难摆脱赔偿责任的办法和制度,还要积极引导相关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提高肇事方有效赔偿的能力。
(文 / 北京 高晓峰) 遭遇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