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次卖棉花的经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的家乡是河北沧州东光县,一典型农业大县,种棉花是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各家各户均有大面积种植。从刚一开春地膜覆盖播种,经过约半年时间的田间施肥、浇灌、除草除虫、修理整枝,哪一朵洁白的棉花不浸透着棉农们的辛劳与汗水?去年我们那儿的棉花长势好,收购价格也比较高,一般的棉农往往是采集了一定数量就赶紧出售,一来换钱,二来棉花收购价格起伏波动不平稳。
那天,我赶着马车拉了三大包在家称好了重量的棉花去收购站交售,到了那里,卸下码放在磅秤上,看磅的用手滑动了几下游动砣:“320斤。”报完斤数他就要往票据上写。明明在家称的是360斤,到了他这儿怎么成了320斤?我疑惑地说:“等会儿——”那个看磅的问我:“怎么啦?”“怎么啦,你这个磅有问题!”“谁说有问题?我们这个磅可是县计量局刚刚校正的,分毫不差!”见我坚持是360斤,那个看磅的重又滑动了几下游动砣:“还真是360斤,我看错了,看错了——”一斤按5元钱计算,上嘴唇一碰下嘴唇,200块钱差点就打了水漂。
不久,我又赶着马车前往该收购点卖棉花,还没到大门口,就听见院子里有女人的吵闹声,等走近了,看见磅秤前一个小媳妇带着哭腔在责骂她的男人。上前一打听,原来她与老公开着拖拉机拉了六大包棉花前来交售,过完磅才500来斤,她丈夫随后就把这六大包棉花全倒进了棉垛里。在一旁等候的女人闻听六大包棉花才500来斤,立马揪住男人胳膊大骂他死脑筋,哪一包没有100多斤啊?这个悲愤的女人大哭大闹,紧接着又报了警。两位民警来后,询问了周围的群众,大家伙说的确是六大包,接着又调查起看磅人。看磅的慌里慌张地赶紧解释道:“我今儿个头有点晕,可能是有些犯迷糊看错了秤,这样吧,我们补偿她200斤1000块钱。”民警安抚了那个抽泣的女人,批评了那个看磅的,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我是真真地看了个满眼。
几次卖棉花的经历,我知道了这个收购点隐藏的秘密,他们的欺骗手段虽然拙劣并不高明,但往往能奏效。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棉农老实巴交,他们压根儿从思想上就没想过收购站会欺骗他们,明明100斤他昧着良心说80斤,多亏我第一次卖棉时自己称了重量,不然自己也成冤大头了。今年的新棉花马上要采摘了,谁知道这个黑心收购站有没有良心发现呢?若果有相关的政府部门能够关心一下这类事情,也算是为农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呢。
(文 / 天津 刘希亮) 棉花经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