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且行且修行

作者:李三

回忆起文化之旅的过往,康思远历历在目:“2010年探访‘土楼’,奇特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是瓷都景德镇,精湛的制瓷工艺和丰富的色彩运用,让我非常震撼。”据说康思远还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他说:“我只拍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对我而言,拍照就是一种记忆。”

7月4日,“BMW中国文化之旅”黔西南线的探访行程进入最后一天,车队抵达岩鱼古镇,聆听布依族八音坐唱。有着“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布依八音在南盘江流域的村寨传承延续千年之久,尽管对歌者的喜怒哀乐一时还难以领悟,但并不妨碍康思远的思绪“漂移”,他由衷地感叹道:“你可以看到人们演奏时脸上洋溢的喜悦,和对这种传统音乐的热情。我认为这对繁忙的商业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有时需要后退一步,将注意力放在主要的事情上。这些生活道理,对我非常受用。”

“BMW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经是第八个年头,项目主旨明确: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自觉意识。“文化是一种奇特的基因,每一程文化之旅,无论途经山清水秀之地还是穷乡僻壤,那些传承至今的‘非遗’都会让我们惊叹、唏嘘与遗憾,尽可能地让自己多了解一分,再尽可能地把所见所闻传播给身边更多的人。”对于宝马中国来说,文化之旅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三联生活周刊:“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

康思远:BMW在商业上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我们深信如果企业想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和社会分享,与社会共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帮助和支持那些亟需帮助的人,这绝不是在做表面功夫,而是要真正去帮助别人。今年是“BMW中国文化之旅”的第八个年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见证并感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中包括手工艺、戏曲、舞蹈等,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所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渐渐被遗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BMW中国文化之旅”让公众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我们的愿景就是要以长期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公众对于文化保护的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的热词,宝马在这方面有哪些特点? 

康思远:BMW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系列项目于2007年正式启动,此后相继开展一系列活动,我们的各个项目都非常具有系统性,并且专注于不同的特定领域。首先,我们专注于资源创新,也就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们的宝马·山水·自然家园守护行动。第二,是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在这个领域我们有“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第三个领域是教育,比如“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儿童教育项目。

另外,我们希望这些项目不仅限于BMW内部人员参与,而是能带动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包括我们的车主、经销商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我们只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率先垂范。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5年的外国人,过去几年中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康思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对亟待保护的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钱的投入,而是真正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性。就个人而言,在文化之旅的过程中,我和大家一样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比如在今年的文化之旅过程中,可以看到贵州有很多少数民族和谐共生,并了解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几年来,我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很多特别的瞬间,今后无论我在哪里,这些经历都将是精彩、难忘的回忆。

我已经连续5年参加“BMW中国文化之旅”,每年都有不少“非遗”项目令我震撼和感动,很难取舍。在这次旅途中,我们在屯堡欣赏了地戏,它的唱腔独特,同时,表演者在表演时还需要佩戴精致的彩色木质面具,它几个世纪以来传承不息,令我印象深刻。我们欣赏了用八种传统乐器演奏的拥有八种曲调的布依族八音坐唱。

三联生活周刊:在长期的投入背后,BMW热心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康思远:我们不想蜻蜓点水似的做事,而是希望可以系统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2007年项目启动之初,我们讨论过到底能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些什么?我们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很多民间艺术、风俗习惯、传统技艺都在逐渐消失,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想,如果着力保护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性是不是更有意义?从2008年起,我们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相互支持,持续推进这项事业,因为我相信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发展的根基,也是连接中国古老记忆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我认为,专注于此并号召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是一种善举。因为“BMW中国文化之旅”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切实保护,这点非常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定义BMW在保护中国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康思远:中国很大,有许多的文化遗产非常宝贵,它们不应被遗忘。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我们有着强烈的意愿想去做这件事情。

这些年中,我们意识到为后代保留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应当向他们展示文化是如何变迁的,借此教会后代一些事情。在中国,我们入乡随俗,以中国的方式保护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里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这些传统文化学会以史为鉴。虽然我们所做的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我认为积少成多很重要,我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三联生活周刊:谈到项目,预算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BMW中国文化之旅”,BMW总部对此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康思远:我深信只有成功的企业才能够去承担和执行这样的使命,因为需要资金来执行和运营项目。另一方面,当你已经是成功的企业时,自然要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学会分享。我们在中国和在总部都非常支持这样的项目。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我们的企业公民战略都是由资源创新、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教育组成,同时我们还长期支持艺术发展,这些都得到了总部的大力支持。非常有意思的是,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如“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和“BMW中国文化之旅”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事的注意,他们觉得这是很好的模式,希望我们能多介绍经验。能让国外的同事有兴趣把我们的项目移植过去,我认为是非常好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BMW的旗舰项目都有哪些?

康思远: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的努力不会中断,“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将会迎来第11年的历程,“BMW中国文化之旅”也将继续前行。我们的整个团队将对此专心致志,一起思考能够做些什么,文化之旅能够去到哪里,并继续通过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密切合作,来决定文化之旅的探访路线。

我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让它发光发亮,为它提供支持。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开启了多条文化探访路线,更加深入地探访中国传统文化。今年,在线路的设计和探访项目的甄选上,我们和各方面的文化专家、媒体加强了沟通,我认为这样的模式很有效果,将来我们也许会继续坚持这样的模式。

文化之旅,且行且修行0行进中的“BMW中国文化之旅”车队

文化之旅,且行且修行1康思远 康思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汽车炎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