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污小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刚从无锡旅游回来,我喋喋不休地向朋友推荐江南小城是多么的安逸,城市建设得多么智能完备。作为老乡,他却一脸黑线。朋友问我,如果你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也能有这么大的热情么?是啊,伴我成长的那座小城,曾经以三水毓秀(注:三水指温泉水、地下矿泉水、白洋淀水)而傲居北京南部的小城,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它是北京市与保定市的中间点,我曾经幻想它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描述中的雄关,因为县城单名一个“雄”字,地理位置确实是京城的要塞关隘。我小时候住在城内办学实力第二强的小学周围,如果在北京,这里算是学区房了。这片家属院突出的特点是老师住家多。家属院吃水是个问题,需要等待学校总井放水。一到放水的时间,各家各户都赶回去开抽水电机。虽然吃水需要囤,不能像现在这样,自来水龙头一开,就马上出水。但那时候,妈妈总说,我们的水是甜的,而我却总尝不出水的甜味。跟我们家属院离得很近的村子叫亚古城,村子里的人也打井喝水。自从自来水公司进驻后,我们家属院就喝随时开、随时有的自来水了,刚开始,我还挺羡慕亚古城的小伙伴们,井水确实比自来水甜,尤其是当我喝出水锈的时候。但直到有一天,哥哥回家跟我说了一个事情,羡慕的心情变为了恐惧。
县城有一些生产塑料和相关化工产品的私人作坊因为排污被举报了。老乡们喝的水被污水混了,有人急了,相关部门抓了作坊的管事的。关了几天就放出来了。后来,加工地没有再流出过污水。有人在院子里就地打井,直接把排出来的污水倒灌进地下几十米去,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了。然而,地下几十米正是亚古城小伙伴们饮用水的水源。排污的人知道这样的水不能喝,自己喝的水都有净化处理。
雄县人是一群依托北京富起来的人,但是雄县城却没有依托北京富起来,至少没有跟着快速增长的经济而变得越来越宜居。据说京东、同仁堂的塑料袋和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工地的建筑管材都是雄县产的,制造这些塑料用品产生的废料被默默地输送到我们原先喝过的甜水井里。朋友问得好,如果我向别人介绍我的小城的时候,我应该怎么说?我想说,因为父母在那里,所以那里是我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但父母住在那里,又觉得无比的担心。县城的水源都是相通的,亚古城和我们的家属院只是无数个被污染的片区的个例,还有很多没被发现的底下排污点默默排泄。
(文 / 小志) 排污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