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场里冷与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最近跟朋友聊巴西足球世界杯时,又扯到我们县城的体育场,忍不住又一声叹息。我们县城虽说人口将近20万,却只有一个公共体育场,那里有着全县唯一的体育馆和唯一的足球场。要说实在是太少了,不过,就这一处,好像也够用了——因为几乎没怎么用过。
县城体育馆是4年前作为一个国家级体育赛事的分会场而建造的,据说造价超过1000万元。也就只在那次体育比赛期间,这座体育馆里举行了几场比赛,此后再也没有举办过什么体育活动,倒是偶尔供县里召开“重大”会议使用,还有几次文艺演出和商品推销大会在此举办,据说每天租金大约1万元。一年里至少350天体育馆都闲置着,那点租金不知道够不够日常维护费用。而不远处县大会堂和大剧院正在施工,冷冷清清的体育馆以后恐怕更寂寞。
与体育馆遥相呼应的是另一侧的足球场,只有一次所谓的全县运动会上,几个临时凑起来的“足球队”在这里踢过几场连规矩都没搞明白的球,场面极富喜剧色彩。再就是每次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把足球场当作“主会场”了,而足球场旁边的看台同样也整天空荡荡的,偶尔有几位老人在上面自娱自乐唱地方戏。刚开始足球场上还摆放着两个球门,后来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偌大的足球场基本成了大家的休闲草坪,一到双休日,遍地垃圾。绕着足球场的跑道上经常有人开车转悠,一个驾校把这里当作练车场了。这得到了体育场管理方面的允许,是出了租金的。
只要肯出租金,似乎谁都可以在体育场圈块地盘。事实上,整个体育场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游乐大商场”,旋转木马、旋转游戏飞船、碰碰车、蹦蹦床、海盗船、充气城堡、过山车、气枪打气球……每种都不止一家,夏天又增加一个充气游泳池,春节期间还有好几个套圈的地摊。有卖风筝的、卖孔明灯的,麻辣烫、冷饮摊之类也有好几家,平时还有一些流动摊贩。很多商家搞大型促销活动也一定要利用体育场的地盘,卖电动车、卖家电、卖太阳能、卖瓷器、卖家具……你方唱罢我登场,连卖汽车的好像也发现体育场是块“宝地”,房地产商更喜欢借体育场制造轰动效应,体育场又成了“促销广场”。管理部门还把挂着“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牌子的办公楼好几层租给“艺术培训中心”和“跆拳道培训基地”。占地盘最大的就数溜冰场,钢丝网圈了半个足球场大,音乐比大妈们跳广场舞放的还响亮。热闹,真是热闹。
当然,毕竟是体育场,体育设施还是有的,有一片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经常有人在那里活动。不过,紧邻的旋转木马之类一直放着刺耳的音乐,真正在那里健身的并不多,很多有孩子参加游乐活动的家长把健身器材当座椅了。整个体育场只有几个篮球场名副其实,每天都有年轻人生龙活虎的身影,有点意思。附近的乒乓球台也时常有人,羽毛球场则好像从没见过羽毛球,网没安装,支架也早已坏掉。在这个体育场上,群众体育显然有点冷清了。
究竟是群众不喜欢体育运动,还是有关部门对此并不用心呢?
(文 / 温凉河) 体育场足球场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