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进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旅顺东军港内的北洋舰队
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为王,由明太祖定国号为“朝鲜”。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国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1863年,朝鲜国王哲宗李昪驾崩,因其早逝无子,由出身王族的李熙继位。因其继位时年仅11岁,其生父大院君李昰应摄政。
1873年,大院君李昰应辞去摄政,将政权移交给年满21岁的高宗李熙。李熙生性懦弱,朝政渐渐为其宠妃闵氏所控,朝廷内部形成大院君和闵妃两派势力。
1875年9月20日,日本海军少佐井上馨乘“云扬号”军舰,到朝鲜江华岛附近测量海口,和朝鲜方面形成纠纷。日本借此机会在1876年2月26日,与朝鲜签订了《朝日修好条约》,史称《江华条约》。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日本势力得以进入朝鲜。而《江华条约》第一款开篇就写明:“朝鲜国乃自主之邦,拥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实际意味着宣告朝鲜对中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的废除。日本借此具有近代意义的国际条约,强化朝鲜“独立政治主体”的地位,而借此排挤清朝的影响。
1882年,在清朝劝导下,朝鲜与美国签订条约,建立外交关系。
1882年7月,朝鲜爆发“壬午兵变”。闵妃装扮成宫女,逃出王宫。闵妃集团被打击,政府陷于瘫痪。高宗李熙无奈之下召大院君入宫,大院君重新掌握权力。
1882年8月,清军入朝平定“壬午兵变”,大院君被清军诱捕,押往保定关押。
1884年12月4日,“开化党”金玉均等发动“甲申政变”,挟持了国王。政变一时取得成功,开化党组成的新内阁,对外宣布十四条政纲,明确提出要脱离与清国的宗属国关系,建立独立国家。金玉均的政权仅存在3天,便告流产。
1885年4月18日,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条约规定:一、清日两国驻朝鲜军队自签约起4个月内各自撤回;二、事后清日两国均不派员到朝鲜充当军事教官;三、朝鲜若有变乱或者重大事件,清日两国如果其中一国要派兵入朝,应先行文知照对方。《天津条约》成为日后日方出兵朝鲜的一个理由。
1894年农历正月初十,朝鲜全罗道古阜郡爆发“东学党人”起义,起义队伍一路高歌猛进。到了5月底,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高宗向清朝求援。
1894年6月3日,清朝接到朝鲜请求清国派兵的正式公文。
1894年6月4日,李鸿章令北洋舰队之济远、扬威、平远三舰,驶赴朝鲜,停泊仁川担任护卫。同时命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统兵2000余人,由海道赴朝,驻扎于牙山。
1894年6月6日,按照1885年《天津条约》的约定,清廷将出兵朝鲜的决定告知日本政府。日方表示:一、“日本历来不承认朝鲜是清国属国”;二、日方也会出兵。
1894年6月10日,起义军与朝鲜政府谈和,撤出全州。
6月15日,袁世凯与大鸟会谈,双方初步达成双方不再增兵的口头协议。同一天,日本召开紧急内阁会议,日方认为:朝鲜的农民骚乱尚未彻底平定,此时不应立即撤兵,而应该帮助朝鲜彻底整顿政治,以断绝再次骚乱的祸根。于是他们又提出一个新方案:要求大清国和日本一起“改革朝鲜的内政”,遭到清朝拒绝。清国强调,“朝鲜内乱已经平息,朝鲜内政改革应由朝鲜内身解决,清日两国应该立即撤兵”。
6月22日,日本政府向清政府发出“第一次绝交书”。第二天,第一批上陆的混成旅团主力在京城完成集结部署。
6月25日,第三批清军在牙山登陆,驻朝清军总数达到2465人。
7月14日,日本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二次绝交书”,扬言“将来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日本政府不负其责”。清朝方面,总理衙门向李鸿章转达了光绪帝的上谕,措辞也十分强硬:“若再顾虑不前……延误事机,定唯该大臣是问。”至此,已无谈判挽回可能。
7月17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清国开战,并要求朝鲜废除与清朝的一切条约,促使清朝从朝鲜撤军,并限22日答复,逾期不复,日本即采取断然措施。
7月20日,日本编成了以伊东祐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战争的技术准备已经完成。
7月23日凌晨,大鸟命令部署在王宫附近的混成旅团向王宫发起攻击,凌晨6点左右,日军占领了朝鲜王宫,高宗李熙被囚禁,大院君李昰应则出任朝鲜国王摄政,组织政府。一贯奉行锁国逐倭政策的大院君,摇身变成了日本的代言人。
7月25日7点50分,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域和清国舰队遭遇,发生战斗。日本驻留朝鲜的混成旅团也开始向牙山进攻。
7月27日,被囚禁于日本使馆的朝鲜国王高宗李熙,压力之下,宣布朝鲜对清作战,要求日本将清朝军队驱逐出去。
1894年8月1日,清、日双方同时宣战。
1895年10月8日,闵妃被日本浪人刺杀。
1897年1月,高宗结束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并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同时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
1898年2月,大院君在抑郁中死去,终年79岁。
1907年,日本逼高宗退位。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大韩帝国灭亡,李氏王朝告终。 历史中国近代史李熙中国朝鲜抗日战争甲午战争万历朝鲜战争大院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