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奇机场袭击:无解的“巴塔”难题
作者:邹珊( 6月10日,在卡拉奇机场恐怖袭击事件中遇难的人数升至38人,遇难者家属悲痛不已
)
6月8日和10日,为给丧命于美国无人机空袭的前首领报仇,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在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发动了两起恐怖袭击,造成包括外国游客在内的多名人员伤亡。由隐藏在巴、阿边境山区的极端组织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再度成为焦点。
“巴塔”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派别中实力最强的恐怖组织,经常针对军警和平民发动暴力袭击。现任总理谢里夫自去年上台便主张以与其和平对话的方式改善安全形势,但进展颇为不顺。“这起事件显示,巴塔的成员阵容与训练规模依然强大。他们宽广的恐怖网络已遍布全国,发动袭击的协调和规划都十分高效。”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教授艾哈迈德(Naeem Ahmed)告诉本刊,“巴塔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他们就是想在巴拥有自己的领土,并实施伊斯兰极端教法,以及让政府停止军事打击、释放所关押的该组织犯人等。和谈只是一种通过拖延时间来壮大自身力量的手段。”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教授图施霍夫(Christian Tuschhoff)也告诉本刊:“是持续的战斗划算,还是和平解决问题划算,这是谈判双方都需要掂量的。但对于巴政府而言,考虑清楚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对手的刻意隐瞒,他们无法看清巴塔真实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并且,他们面对的是由多个组织组成的恐怖网络,所以当单独面对其中之一时,只能提供适度的让步来达成和平条约。更为慷慨的条件会促使其他组织加大袭击力度以换取相同的待遇。这种情况下,政府很难拿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谈判方案。”
“到目前为止,巴军方这支关键反恐力量都未能展现出应有的素质。”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教授华莱士(Paul Wallance)向本刊指出。“一旦谈崩,双方只会继续暴力事件中纠缠不清。而若军方不能施以有力打击,政府将损失更多。并且,和谈被反复打破的模式也会凸显政府力量的孱弱。但巴塔将受到鼓舞,采取更为大胆的措施建立‘国中国’。政府也担心,过多的军事打击会伤害联邦部落直辖区(塔利班主要活动地盘)内平民的安全与利益。”美国阿克伦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考滕采勒(Karl Kaltenthaler)向本刊分析。
本次袭击事件无疑将给本已举步维艰的和谈再蒙阴影。若谈判破裂,巴也将陷入漫长的治安危机。“其实,若国际社会协力切断巴塔的武器与经济来源,这场战役仍有打赢的可能。”图施霍夫说。“但军方成员并非都在为反塔利班之战全心效力。因为想在阿富汗建立一个‘亲巴政府’,其境内的巴部落士兵是他们常年来的利用对象。所以他们实施打击的持续时间总是相对较短,目标也锁定在了特定的派别或外国士兵上,比如躲藏在联邦部落直辖区的‘基地’成员、乌兹别克人、车臣人等。而打击目的也更像是实施惩罚,并非彻底打败。”考滕采勒说。
唯一的转机隐藏在阿富汗。一方面,该国即将成立的新政府将带来新的“反塔政策”,另一方面,“北约即将结束撤军进程,塔利班则可能将部分注意力从巴抽离。对于他们而言,掌控阿富汗战场比巴基斯坦更为轻松,效果也更好。而他们是否能同时运作两个战场,令人生疑”。图施霍夫说。“但即使如此,若巴军方继续保持一贯的态度和行事风格,那么巴安全机构的能力将永远无法提升至与‘巴塔’抗衡的程度,安全局势也只能继续恶化。”艾哈迈德说。 巴塔难题袭击无解卡拉奇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