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守护成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侄儿今年10岁,在老家县城上小学三年级,前些天,表弟兴高采烈地给我打电话说,侄儿当上学习委员了,要知道,农村来的孩子,就数他有出息呐。这一年的付出值了,以后要考个好大学,在省城扎下根。我由衷地替他高兴,但也知道这条希望大道,未来的守护成本还不知有多高。

去年春季,表弟说,侄儿学习成绩退步了,由班上前几名退步到中下游,孩子有了轻微的厌学倾向,而且,班级是根据学习成绩排定座位的,所以,上学期还在第一排,这学期就到了后几排。老师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周末补习班。表弟家住农村,原来乡里有所小学,但前几年被裁掉了,于是,侄儿不得不远赴县城上小学。这么小就寄宿,表弟两口子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耽误了长身体,所以每到周五,夫妻俩分头行动,一个去接孩子,另一个提前准备饭菜,返校时,大包、小包塞得鼓鼓囊囊。在表弟看来,周末孩子回家打打牙祭,同时一解思念之苦,不也挺好吗。但上周末补习班,就意味着,以往的一周固定团聚频率要变成不定期的了。怎么办?夫妻俩商量的结果是,弟媳去县城租房陪读,表弟在家种地,何况姑父、姑妈身体也不好,也总得有人照顾。

自从上了补习班,侄儿进步不小,两个月就排到了上游,老师又给表弟打电话了,说补习班效果看来很不错的。家长你也知道,与地级市、省城相比,孩子起点还很低,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技能补习班也得抓紧啊,比如说书法啦、音乐啦、奥数啦。为了孩子的前途,即便明知道“课里不讲,课后补习班讲”是公开的潜规则,但没办法,老师的工作还得大力支持。于是,表弟交了课内班半年四门课程的1500元学费。此外,加上课外周末补习班,一年下来,5000多元。

因为课多了,弟媳一个人弄不过来,表弟没办法,牲畜贱卖,土地承包,留下病恹恹的父母,去县城打了短工。县城企业稀少,加上文化水平有限,再遇上这两年房地产萧条,表弟短工自然是这儿一天那儿一天的。总之,这一年,表弟在县城里的总收入,远没有地里收获的多,但支出却是成倍上涨。按照县城的消费水平,表弟那点积蓄用不了多久就会见底。

来自草根的民众,从小学开始,就不得不“全家总动员”,被动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战。问题是,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大学之后的择业,不断层层加码的家庭资源比拼,随时都可能成为压断农村学生梦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 / 段文智) 成本守护教育补习班

下一篇: 还没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