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的玛瑙斯

作者:吴琪

密林中的玛瑙斯0( 玛瑙斯歌剧院内景 )

橡胶财富

飞机快要到达玛瑙斯的时候,我马上理解了为何这个城市称自己为“Isolated”(与世隔绝)。亚马孙雨林和河流是它的庞大背景,无边的树木像若干花椰菜头挨头在秘密开会。雨季中高涨的河水往往吞噬掉参天大树,人类以及人类建筑,在这里显然就是配角。

但是当你置身玛瑙斯的时候,这个有着200万人口的热带城市相当嘈杂热闹,感觉不到丝毫的雨林气息。轰鸣的摩托或是飞驰而过的汽车,好像轧到了人的心窝里。我如果闭上眼睛,以为自己睡到了东莞的马路边。可当地人看上去毫不在意,让我怀疑他们守着四周庞大的寂静的雨林,认为嘈杂才是城市文明的象征。

玛瑙斯的财富,像办展览一样集中在城市的中心。淡粉色墙体白色镶边的欧式歌剧院,是整个城市的中心。这座仿造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建于1896年,4层共有685个座位,在那个年代惊人地耗费了纳税人1000万美元。现在只用花费5雷亚尔就可以进去参观,还有热心的英文导游进行讲解。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歌剧院的金碧辉煌也显得很奢华。这座剧院最奢侈的地方在于,除了地板之外,所有材料全部从欧洲运来。吊灯、石柱、栏杆、座椅、幕布,一砖一瓦,全部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地。即使歌剧院的地板以亚马孙森林里的硬木为原材料,也是送到欧洲切割抛光后,再运回玛瑙斯。

这是玛瑙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暴富的故事在哪儿都有类似的桥段。历史学家罗宾在《亚马孙故事》中写道:“(在玛瑙斯)如果一个橡胶巨头买了一艘大游艇,另一个巨头就会买一只温顺的狮子放在别墅里,第三个巨头就会给他的马喂香槟喝。”

密林中的玛瑙斯1( 巴西作家马西奥·索萨 )

历史学家伊特维纳·加西亚告诉我,除了19世纪末西方对橡胶的需求外,蒸汽轮船在亚马孙河的航行也为这段繁华提供了基础。在此之前,从玛瑙斯到亚马孙另一个中心城市贝伦,坐船需要航行60~90天,而蒸汽船10天便能完成。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大剧院前的广场和雕塑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中心广场的雕塑四面有着向前突出的代表各大洲的船头,地面用砖块铺成了海水样的波浪纹,象征满载橡胶的船只正从玛瑙斯出发驶向全球各地。

从伊特维纳·加西亚给我的图片来看,1850年时玛瑙斯还只是一个小村庄,10年之后便有了欧洲城市的模样。到了19世纪70年代,巴西东北部大旱,大批人口涌入亚马孙地区。加西亚说:“当航行技术与廉价劳力都具备之后,看到了橡胶价值的政治家给政府施压,使得巴西对外国人放开了境内亚马孙河流的航行权。”玛瑙斯在1880年还实现了与美国的直接通航。

密林中的玛瑙斯2( 2014年世界杯主办城市之一的玛瑙斯,这里曾经是葡萄牙人的重要港口 )

一个丛林中的城市,居然垄断了全世界40%的橡胶。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银行家、艺术家、商人纷纷涌入玛瑙斯。玛瑙斯歌剧院的海报内容十分丰富,观众来自摩纳哥、希腊、法国、英国、美国等地,西班牙人甚至在玛瑙斯办了自己的报纸。丛林中的玛瑙斯居然成为巴西第一个通电、第一个建立大学的城市。1884年玛瑙斯建立的植物园是巴西第一个科研基地,城市有了饮水系统,人们开始建立跨河大桥。

巴西对野生橡胶的垄断总有一天会改变,但是一个叫作魏克汉的英国人加速改变了这段历史。他通过行贿巴西官员,1876年偷偷将7万粒橡胶种子带回英国邱园,育苗后送到印尼种植。东南亚人工栽培的橡胶树最终大获成功,产量和采集效率大大高于巴西野生橡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玛瑙斯的橡胶需求被延长,但它仍然无法挽回衰败的必然局面。玛瑙斯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橡胶的迅速衰落变得在世界舞台上静寂无声。

密林中的玛瑙斯3( 亚马孙丛林里的割胶工人  (摄于1925年) )

亚马孙的文化特质

亚马孙因为与巴西东南沿海迥异的地理生态环境,滋养出不一样的文化特点。来到玛瑙斯或贝伦旅游,需要理解这里独特的气质。索萨告诉我说,历史上曾有一段时期,亚马孙流域地区并不属于巴西。葡萄牙人在南美洲建立了两个殖民地,一个是潘多·阿尔瓦斯·卡布瑞在1500年发现的地区,被称为“巴西”,由里约热内卢的将军和总督来管理。另一个殖民地是古拉-帕拉(Grao-Pará),1499年由西班牙人文森特·平松发现,这里的领土主要由广大的亚马孙流域土地组成,1630年被葡萄牙人占领。古拉-帕拉的首府是贝伦,由军队和文官政府来管理,并向里斯本报告。两个殖民地并无关联,南部殖民地居民自称“巴西人”,北部殖民地居民则自称“葡萄牙美洲人”。

在葡萄牙的众多殖民地当中,古拉-帕拉是唯一一个能够输出加工品而非原材料的殖民地。在18世纪晚期,“古拉-帕拉”和“巴西”两个殖民地都有着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强大的商业阶层,他们多为从里斯本来的绅士,有着可观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巴西”吸纳了一批从事制糖、养殖和掘金行业、依靠奴隶劳动的大地主。“古拉-帕拉”官方则与一批拥有小农场的移民者合作,使用雇佣工,加强在海军工业、农产品二次加工领域的投入。这里也有奴隶,但与“巴西”几乎完全依靠奴隶的种植业和加工业不同,帕拉的奴隶主要从事家庭劳动,“因为热带雨林中无法展开大规模生产”。橡胶的出口和本地消费促进了一些工业领域的发展,如橡胶鞋、防水布、外科手术工具等商品的制造业。

古拉-帕拉拥有发达的城市文化,这点19世纪末期的玛瑙斯完全移植了过去。曾经是亚马孙首都的贝伦有着宽阔的街道,精心设计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贝伦的社会生活十分前卫,私人住宅与公共广场传来的歌声和乐声,将炎热潮湿的热带夜晚点亮。剧场是贝伦民众的热爱之所,那里上演了许多加布里埃尔·马拉格里达的大胆的剧作。马拉格里达是耶稣会的神父,一个自然主义者和西班牙神秘主义者。他也是最后一个被当地宗教裁判所烧死的异教徒。

1823年之前,两个殖民地均独立发展,但是随着巴西帝国宣布独立,脱离葡萄牙统治,它希望吞并北部的殖民地古拉-帕拉。古拉-帕拉的殖民领袖曾在这里倡导欧洲人与印第安人通婚,帮助亚马孙黑河盆地发展棉花等种植业,他希望建立一个更具平等精神的共和国。“巴西”与“古拉-帕拉”的对立换来了18世纪下半叶的残酷战争,经此一役,古拉-帕拉40%的居民死亡或者失踪。索萨说:“这是一场长达17年残酷的杀戮,一个地区失去了近一半的人口。这种伤痛换来了亚马孙半个世纪的沉默,直到橡胶带来繁华。”

古拉-帕拉虽然由独立发展的地区,成为巴西帝国的经济边缘地带,但葡萄牙殖民主义已经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文明,这是一种有着葡萄牙印记的文化。索萨说:“这块次大陆上已经有了这么多不同的语言:法语、英语、荷兰语及各种美洲本土方言……巴西当然可以为征服古拉-帕拉感到骄傲,但是本土的亚马孙人依然保留着他们的文化、唯美的治理方式和现代性经验。这世上仍然存在着亚马孙式的烹饪、文学、建筑,还有剧场、艺术和音乐。”

索萨提到亚马孙的独特性,对于我这个只能待十来天的外国人来说,食物是理解亚马孙特色的一个好方式。因为当我逛完玛瑙斯码头边的巨大生鲜市场后,异域感前所未有,这里有一种欢天喜地的世俗气息。我好似一个文盲掉进了书堆里,看着满眼几十斤重的鱼,没有一种叫得出名字。看着一堆堆的蔬菜,一大半不认识。水果就更奇特了。一种类似大土豆的果子,榨出来的汁有着榴莲和甘蔗的混合味道。一种像手臂一样长的豆角,剥开后取出果子直接吃,有股香草冰淇淋的味道。亚马孙人还喜欢将一种坚硬如树皮的黄色果实,和奶酪一起咀嚼。更别说颜色艳丽的各种果汁了,很多水果连英文名字也没有,所以翻译塞萨不知道怎样让我去理解这些完全超出我品尝经验的食物。

工业崛起

对于玛瑙斯重新变得贫穷,1940年出生的作家马西奥·索萨言谈间并没有多少惋惜。“我的童年时期挺美好的,玛瑙斯在富裕年代形成的文化氛围还在。”索萨说,那时候玛瑙斯有书店专门卖世界各地的杂志,“现在的玛瑙斯人难以想象,日本最新的杂志、英国最新的杂志、西班牙最新的杂志我们这儿都有,今天这样的书店可是没法存活的。”

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是痛苦的时光。橡胶业萧条后,整个亚马孙州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产业。玛瑙斯有了巴西第一批大学,可是毕业生刚刚进入人生的壮年期,就变得无活可干。亚马孙雨林看上去是巨大的资源地,但是开发野生雨林并不容易。巴西亚马孙国立研究所的教授马里奥告诉我说,热带雨林的植物品种虽然非常丰富,但是非常分散。打个比方,如果是中国的一块普通树林,某个面积内可能有100种植物,每种植物有3000株。可是在亚马孙,同样一块面积的树林,可能有3000个品种,每个品种只有100株。所以要想开发某种资源,成本非常高昂,更何况雨林本身也非常危险。失去橡胶产业后,亚马孙看上去像一个经济上荒芜贫瘠的大包袱。

1967年,巴西军事政府在玛瑙斯设立了“自由贸易区”,希望用全国独一无二的优惠政策,来带动玛瑙斯的工业发展。“自由贸易区”内的企业税费非常优惠,这在重税的巴西是个绝对的优势。亚马孙河的黄金水道被利用了起来,万吨远洋巨轮可以从马瑙斯进出,三星、本田、雅马哈、格力等都在这里设有工厂。

玛瑙斯的重新崛起带来了长达几十年的“边疆移民潮”,亚马孙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涌入玛瑙斯。热带国家城市移民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移民可以在城市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可以让森林修复再生。但另一些人则认为,移民会加重森林退化。因为移民之后,牧场主更容易获取曾经由小规模耕作者拥有的土地,牧场已经造成了大片的森林消失。

索萨并不喜欢工业带来的移民,他认为玛瑙斯的城市气质被半文盲的移民们稀释了。但是对于官员来说,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经济上拯救了亚马孙。亚马孙州的文化厅厅长罗伯利·布拉格告诉我说,现在亚马孙州98%的财政收入来自工业,“如果没有自贸区,人们会想着法子从雨林里变卖利益,自贸区保护了亚马孙的丛林少受伤害”。

稳定的工业收入倒也确实反哺着玛瑙斯丢失的文化。布拉格说,现在玛瑙斯的GDP占到巴西的5%,在整个南美排名前20。当1994年亚马孙州州长给他打电话,希望重拾歌剧院的辉煌时,布拉格感到新的文化时期要来临了。他们从世界各地招募来优秀的交响乐团,其中一大部分来自独联体国家,歌剧院开始重现辉煌。布拉格正忙于6月初到7月中旬的艺术节,亚马孙会在45天内上演1200个文化活动。

今天的玛瑙斯比起一个世纪前的橡胶年代,显得更为多元化。这里的巴西亚马孙国立研究所(INPA)聚集了世界一流的研究者,它是热爱亚马孙的科学家的天堂。研究所自己设有小型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对参观者进行亚马孙的科普介绍。玛瑙斯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型动物园,由军方管理。当你看到穿着迷彩服、挎着枪支的士兵守着入口时,千万别吃惊。军方管理的这家动物园收容受伤的野生动物,一旦它们身体恢复到足以适应野外生存,就会被放归自然。所以当你来到这里参观时,每次碰到的动物可能不一样。当你在亚马孙丛林里过上一段“原始人”生活后,回到玛瑙斯这个“文明世界”,更会倍感亲切。

(记者王玄对本文亦有贡献) 密林亚马孙玛瑙巴西文化英国殖民地巴西历史殖民地历史巴西移民法国殖民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