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第三次当选叙利亚总统

作者:邹珊

巴沙尔第三次当选叙利亚总统0

( 6月3日,巴沙尔(右二)和夫人阿斯玛(右一)来到首都大马士革的一处投票站投票 )

6月4日,叙利亚总统选举落幕。一如选前预料,已经执政14年的巴沙尔以88.7%的高得票率获得连任。另两名候选人,议员哈贾尔和前政府部长诺里的得票率分别仅为3.2%和4.3%。

本次选举是叙近几十年来的首次正规总统大选,也是该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差额选举”。从这一角度看,选举意义重大。但该国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政府军与反对派各自割据一方,僵持不下。对于化解危机而言,这场选举暂无实质性影响。“目前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这场内战的快速解决方案,要彻底打垮任何一方都很难。”英国华威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哈桑(Oz Hassan)向本刊评价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叙利亚仍将呈四方分裂状态:从大马士革到霍姆斯以及沿海一带的政权核心区,主要反对派占领的北部和南部地区,幼发拉底河沿岸直至伊拉克边境的圣战主义者主控地带,以及沿着土耳其边界零散分布的库尔德人地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中东政治学教授哈里斯(William Harris)这样告诉本刊。

与埃及大选相似,许多民众认为叙利亚需要巴沙尔这样的强势人物领导国家渡过困难时期。但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和叙国内的反对派却齐声对选举表示谴责。美国国务院认为这次选举是“耻辱的”,英国外交部则认为叙在“伪造民主”。在西方学者眼中,这场大选背后隐藏着巴沙尔的计谋。哈桑说:“叙利亚内战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已损害到了美国、欧盟以及其地区盟友的利益。在这种语境下,这次选举对于巴沙尔而言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其政权争取合法性,二是将内战的性质转化为一场‘反恐战役’。他希望其政府能同埃及一样,以维稳为由得到西方世界的默许。而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得逞。因为对于由阿拉维派(巴沙尔所在派系)维持后阿萨德时代秩序的提议,美国已能接受了。”

“这次大选并不会使西方世界和其他国际力量改变对巴沙尔政权的态度。”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副研究员王建告诉本刊,“就战争本身而言,现在唯一的潜在变数是美国。奥巴马此前在西点军校演讲时提到,要对反对派各个派系予以甄别,然后加大对温和反对派的支持力度。现在看来,温和派的实力较弱,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是极端派和恐怖分支机构。所以,温和派的武器、战斗力能否增强,将对战场形势的变化起关键性影响。但美国是否真会这样做,又能做到哪一步,现在还不好说。更何况叙利亚的背后还有俄罗斯的支持。”

“而从中东目前的局势来看,出现了些许微妙变化的是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和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这两大阵营。”王建进而说,“这两个阵营向来斗争激烈,但最近伊朗几次发出声音,要与沙特改善关系,促进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伊朗一方面在跟美国缓和关系,另一方面想把政策重点放在发展自身经济上。这种情况下,它是愿意在外交政策上有所改变的。如果这两个国家确实都有和解的意思,那么叙利亚走向政治解决之路还是有希望的。也就是说,双方将把共同目标对准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而温和的反对派与巴沙尔政权也就有可能坐到谈判桌上,继续协商。不过,现在两个阵营的关系是否真能解冻,还下不了定论。但除此出路之外,叙利亚局势到目前为止看不到任何积极信号,只能继续僵持下去。” 第三次巴沙尔叙利亚政府军时政外交叙利亚的局势中东局势叙利亚当选叙利亚总统总统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