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好地方学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找个好地方学习0

扒在厨房的操作台上翻阅《时代》周刊。我得坦白,这是第一次细读最有影响力人物专辑——每年最厚的一期。而阅读的原因是搬了新居,终于拥有了一个舒服地阅读此类杂志的位置:开放式的厨房平台。厨房平台对着客厅,穿过阳台有一棵郁郁的大树作风景;面前摊开书本杂志,手肘支着读,高度正合适。身后炉火煨汤,偶尔照顾一下,是安稳的阅读背景——物理环境合适,化学气场也合适。

记得20年前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第一册第一篇的主题是怎样学好英语,介绍了一些学习小贴士,其中有一条是,“找个好地方学习,或许是家里或图书馆的一桌一椅,但应该是舒适的,不让你分神”。我们小时候的读书空间,哪由得你挑三拣四。在几代同堂共处斗室的时代,我和外婆合住一间4平方米的卧室,爸妈的卧室又兼全家的起居室和餐厅,靠窗摆着一张写字台,课本、作业和学习材料,就全堆在写字台上和地上。这是我的全部学习空间。“高三”时,为了给我留一个安静的读书空间,每每吃好晚饭,爸爸妈妈就出门“散步”,晚上9点多才回来,不论寒暑,几乎风雨无阻。等到后来,在大学国际贸易课本里读到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力之下无奈实施“自愿性出口限制措施”时,我想起,爸爸妈妈当年的饭后散步,也可冠以“自愿性饭后散步”。

再后来,渐渐体会到伍尔夫所说的,“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她一定要有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奋斗了两年,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房子,容我以任何舒适的姿势读书。可是读着读着,突然对这个城市有点厌倦。于是漂去东南亚,指望海阔天空,可以以更舒服的姿态读书。哪料到,在四季酷热的国度里,我吹着冷气,窝在沙发里,却怎么都读不进。气场完全不对,空调开得再冷,脑子却僵在那里。我想,该再度迁徙了。这次是纽约。搬去了中城东河边的高层公寓。照道理,临水而居,高层美景,天宽地阔,夫复何求。可不知怎的,读书的气场仿佛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全都散到了河里。多少次想在家里翻开书本读书、打开电脑写中文,可是手上仿佛灌了铅,又似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出劲,竟然就是没法翻书,没法开机。

不行,再搬!终于,寻觅大半年之后,找到了新的寓所,在超市、熟食店、图书馆、面包房、地铁站的包围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终于接上地气,安下身来,安下心来,可以重新摊开书本读书。扒在厨房的平台上,突然想起当年大学英语精读课本里那句曾让我不屑的话:“找个好地方学习。”谁曾想,从离家读大学算起,我这20多年的飘荡,竟然就是在为这句话写一个注脚。

(文 / 嘉禾) 读书找个学习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