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出去的秸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吾友老刘,供职于乡政府,所在的乡镇属于小麦主产区。前来视察工作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夏粮安全,再加上小麦成熟在即,近日某领导也提出要到麦田里看一看。看到麦浪滚滚,领导心情十分舒畅,转了一圈,临走时说:麦子虽长势不错,但麦田里零零星星长有一些大麦、燕麦,势必会和小麦争夺养分。为了夏粮安全,乡里应该组织群众及时拔除。老刘和乡干部们听到领导的指示后,虽暗自佩服领导职高权重还能认得大麦、燕麦,但也没有太把领导的话当回事。老刘觉得小麦地里零星有一些大麦、燕麦也是正常,毕竟它们都属于近亲,农民在给小麦除草时往往就会顺便把这些大麦、燕麦拔除,哪里还用得着乡政府去组织呢?

但老刘没想到,领导刚走,县里就召集全县乡干部开会,要求认真贯彻领导的指示,组织村民拔除小麦田里的大麦、燕麦。会上,有头脑活络的县领导提出来,拔除大麦、燕麦正是一次在全县乡干部中开展群众教育活动的绝佳机会,为了把活动推向高潮,各个乡镇应该拿出专项资金,专门收购群众拔除下来的大麦、燕麦。这样一来,既贯彻了领导的指示要求,又提高了村民拔除大麦、燕麦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岂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吗?老刘坐在下面,听着领导的慷慨发言,觉得领导还真是为群众着想,可又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乡政府的钱也属于公共资金,用来收购秸秆是否合适?而收购上来的这些秸秆,又该怎么处置呢?

当然,上级的指示是由不得老刘来质疑的。很快,收购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不到一周,老刘所在的乡政府就收购了好几吨大麦、燕麦秸秆。秸秆收购上来后,怎么处置便成了新问题。县里有一家养殖场,乡里去做工作,人家勉强买了一些做饲料,但因养殖场规模小,购买数量十分有限。看着收来的秸秆越堆越高,乡政府还想让人家多买些做贮备,养殖场叫苦不迭:上次购买的量已经足够用上半年了。一方面秸秆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收购工作又不能停,这让老刘等一些乡干部十分为难:乡政府院子小,收购来的秸秆无处堆放,只好就势堆放在了田间地头。可偏偏又赶上了下雨,堆放的一些秸秆,被雨水一淋,便开始腐烂发酵,散发出不好闻的味道。这又让周围的群众十分有意见,纷纷找上门来,责怪老刘他们就会糊弄领导,欺瞒群众,让老刘他们赶快把秸秆拉走。这让老刘急得见人便问:要不要秸秆?便宜处理!

(文 / 关晓海) 卖不出去秸秆三农农业畜牧业

上一篇: 好东西(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