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水的家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在城市里待久了,对水的概念退化得只停留在自来水管上。每天打开水龙头只要有“哗哗”的水流出,生活好像一切都稳妥了,至于缺水、干旱、庄稼绝收都是电视里的事情,一切似乎都离自己很遥远。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才发现平时听到的“环境变化”、“缺水”等问题都不是骇人听闻,而是活生生就出现在我的家乡。
我的老家在豫西南。家乡在我年少的记忆里是从来都不缺水的。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隔三差五地下着,把满山的绿色滋润得青翠欲滴。桃花、梨花、杏花、杜鹃花含露争先怒放着。夏天十天半月大雨就要倾盆地下,常常下得肆无忌惮,山上的巨石伴着泥沙翻滚着从我家门口那条小河汹涌而过。记得有一次河水漫到我家的院子里,把十几只刚生下来的小猪活活地冲走了。每次暴雨过后河水干净极了,我们在上游洗菜洗衣,下游洗澡摸鱼捉虾。秋天,雨水更是多得让人烦恼。秋雨滴答滴答地下着,一个月也难得见一两次太阳,收回家的粮食常因无法晾晒而发芽。母亲总担心“日头会不会沤烂在天上”,有时夜深人静时她会把棒槌挂在门后面,一边敲一边祷告:“棒槌棒槌打滴溜儿,明天出个好日头。”充沛的雨水使山涧地头到处涌动汩汩的泉水。
如今,当年最旺的泉眼也干涸了。门前的小河也早已被落叶、尘土和垃圾填平。前几年,村里人为了省力气买来管子从村上方的山脚下利用地势把泉水引进了各家各户,最初的水用不完,慢慢的不够用,去年到现在几乎断流了。无奈,村民们把村里废弃了多年不用的那口唯一水井淘洗了一遍又启用。现在全村十几户人连同牲口的生活用水都靠这口井。母亲告诉我,早上起来去挑水还算清澈,到了晚上水近井底时就浑浊得无法饮用。母亲担忧地说:“再有半个月不下雨,庄稼就旱死了。井里再没水,人也就待不下去了。”
没了水,才深切地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的分量;没了水,我们才懂得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有多重要。
(文 / 琴溪) 缺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