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师住在哪里
作者:钟和晏( 巴西建筑师马尔西奥·高根在圣保罗的寓所
)
米兰家居展是世界各地家具制造商和产品设计师介绍自己最新产品的地方,却一直对建筑师青睐有加。去年,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策展的“办公生活”呈现了五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传递“快乐工作空间”观念,如何让办公室中度过的时间充满乐趣。
延续这一思路,今年家居展又把目光投向了建筑师的家居生活。在Rho主场馆中的第九展馆,名为《建筑师住在哪里》的主题展用于表现8位世界知名建筑师的家居环境,其中包括马里奥·贝里尼、大卫·奇普菲尔德、马西米利和多丽娅娜·福克萨斯夫妇、扎哈·哈迪德、马尔西奥·高根、丹尼尔·里伯斯金、孟买工作室的比乔伊·杰恩以及今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坂茂。
有些悖论的是,建筑师向来是一个对家的期望值很低的职业,他们大多数不是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就是在各个世界都市之间频繁地飞行。就像坂茂说过,他在空中和地面度过的时间一样多。目前他在东京和巴黎各有一间公寓,每个星期在两个城市之间往返一次,他说:“当我独自一人,待在不会有任何电话的机舱里,那时候我最有家的感觉。”
还有建筑师不断改变工作地点的事实,出生波兰的丹尼尔·里伯斯金几十年来曾住在特拉维夫、米兰、柏林、底特律等城市,现在由于纽约世贸中心的重建项目,选择定居在靠近世贸遗址翠贝卡的一间公寓里。这个家庭的迁徙旅程中,有一张花岗石台面加红色桌腿的工作台始终跟随着他们。里伯斯金说:“那是当初我们搬到米兰之后,我自己设计的第一件家具。那时我们什么都没有,连床都没有。”
即使定居在某个城市,建筑师的家也可能极其缺乏日常生活感。2008年,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完成柏林新博物馆的重建设计后,在那里保留了一套工作室兼住宅。住宅位于柏林米特区一座三层楼混凝土楼房中,窗户面对半公共的庭院,底层有一间奇普菲尔德为社区设计的咖啡厅。
( 丹尼尔·里伯斯金的纽约公寓
)
奇普菲尔德的柏林之家多少反映出他的克制美学,从天花板、墙壁到地面都是原色混凝土,没有任何装饰,餐桌、工作台、沙发选择黑色或白色,只有绿色天鹅绒沙发和橙色书架略微平衡室内的色彩,同时充当厨房和客厅之间的空间划分。
扎哈·哈迪德一直对她在巴格达度过的幼年生活留有美好记忆。“当我离开巴格达之后,我就像一个吉卜赛人,从来没有在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真正安顿下来。”她在策展人的视频采访中说,“我认为建筑师为自己设计私宅,要么是你的第一个设计,就像表达自我观念的第一次公开声明,要么等退休之后再做,但我现在还不想退休。”
( 日本建筑师坂茂在展览“建筑师住在哪里”中的展区
)
现在她住在伦敦一个开放的Loft空间中,由大量典型扎哈风格的绘画、家具和物品定义整个环境。一些结合曲线和几何形的项目原型,摆放在有机造型的桌子表面,白墙上是她早期的一些新至上主义原色绘画,显示出苏联构成主义大师埃尔·李西茨基和马列维奇的影响。
根据策展人弗朗西斯卡·莫尔泰妮的阐释,这场展览的主题是关于材料和空间的特质以及场所、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简单地题为《建筑师住在哪里》,不是窥探他们的房间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是“理解居住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其中某些个人品位和偏好也会体现在他们的建筑作品中”。
( 2014 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坂茂 )
莫尔泰妮和摄影师戴维德·皮泽高尼一起,用了9个月时间到世界各地拜访这8位建筑师的私宅,一一拍摄室内外场景并录制采访。通常人们会认为建筑师有着杂乱的工作空间,从混乱中找到创造灵感,莫尔泰妮看到的事实是每位建筑师的私宅都非常整洁,工作室井然有序,书籍摆放整齐,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们回到米兰家居展第九展馆总面积1600平方米的空间后,按照每位建筑师100平方米的空间配置,以实物装置、多媒体视频、图像、文字等形式讲述这8个私人空间的故事。比如里伯斯金的空间中,墙面上被切割出一块虚空,嵌入播放他的个人历史和建筑项目视频的液晶屏幕。在马里奥·贝里尼的展区,中心展品是一个结合了楼梯的庞大书柜装置。
( 坂茂东京公寓中的房间 )
“没有人会真的对所有人打开自己的家门,我们只是试图展示我们与房子的关系。”马里奥·贝里尼说,他是8位建筑师中唯一土生土长的米兰建筑师,目前负责米兰布雷拉美术馆的整修项目。
贝里尼住在布雷拉区一幢始于19世纪的带花园老房子中,20世纪初期皮埃尔·波塔卢比经过重新设计,给老房子的古典风格加上了二三十年代的特征。由石砌壁炉、人字木拼镶地板、黑色皮质沙发和白色现代灯具等构成的房间中有种幽暗陈旧的氛围,唯有大面积的彩色抽象壁画活跃着空间。
( 大卫·奇普菲尔德的柏林之家反映出他的克制美学 )
贝里尼把他总高9米的书库定义为家的“心脏”,只有依靠一个淡绿色的金属脚手架才能到达较高层。从底层到最上层,充裕的书籍、CD和艺术品等让人想起圣哲杰罗姆的书房。“每一次爬过几千本书籍,都是对我的生活和记忆的一次微型旅行。”贝里尼说。
意大利建筑师福克萨斯夫妇在巴黎的家,面对巴黎历史最久的孚日广场,窗外的树木像挂毯一样随着季节变化色彩,一对古董武士雕像守卫在入口处。在他们之前,这套公寓的建筑师住户包括马赛老港口的建筑师费尔南·普永以及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
( “孟买工作室”位于孟买城外 30 公里处的阿里巴格,是一个自成社区的乡村院落 )
公寓客厅里装饰铜钉的暗绿色古董天花板和石灰石壁炉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与福克萨斯夫妇收藏的丰塔纳(Fontana)、帕拉迪诺(Paladino)等前卫艺术作品及现代家具共处一室。餐厅里最显著的是让·普鲁维(Jean Prouve)的木质餐桌和餐椅,一整面的书柜墙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把餐厅变成工作空间。
上世纪80年代,巴西MK27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马尔西奥·高根第一次赢得圣保罗一幢高层楼房的设计竞赛,如今他就住在这幢楼房的12层。房间中央一架黑色三角钢琴部分充当茶几的作用,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书籍、文具、茶具等物品。贯穿整个房间的窗户像一块全景屏幕,上面映着圣保罗特有的拼贴风景,这也是高根热爱的城市图景。他说:“我不想住在远离所有这些喧嚣与疯狂的安静之地。”
( 意大利福克萨斯夫妇巴黎寓所的餐厅,需要时也可以变成工作间 )
作为一个喜欢收藏的建筑师,高根的公寓里如同玩具和纪念品杂货铺。古董汽车模型、铁皮发条玩具、动漫人偶、木质十字架、装在雕花木框里的名人签名等等,虽然种类繁杂,却被摆放得有条有理,显然是仔细考虑了彼此的形态及关系。他记得每件物品背后的每个故事,它们又是如何来到他的家中。
虽然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历史和环境,这些建筑师之家确实有共通之处。音乐、书籍和艺术在他们的生活中明显占据着重要地位,像贝里尼或高根家中的三角钢琴、里伯斯金曼哈顿公寓中的画板和音响设备等。他们也偏爱一些建筑大师的著名家具,舒适的伊姆斯休闲皮椅及脚凳或者柯布西埃的黑色LC3系列在不同的家中几次出现。除此之外,他们都过着简单的、低物质的生活,与通常出现在家居杂志上那些琳琅满目、层层叠加的家居装饰截然不同。
( 福克萨斯夫妇巴黎寓所的客厅 )
理查德·罗杰斯说过,“一间房间是一座城市的开端”,结合了建筑和设计,居家建筑也是易于演变、适合实验的场所。建筑师对房间的定义,也可能成为触发模式、经验和生活趋势的反映。
印度建筑师毕乔伊·杰恩1996年建立“孟买工作室”,在孟买城外30公里的阿里巴格乡村,建立了一个自成社区的工作室院区,他和60多名工匠还有几条狗在那里工作生活。古树环绕的白墙红瓦房子非常朴素,有种手工制作的感觉,室外延伸出摆放桌椅的木质露台,房子后面有一个大游泳池。
( 2011 年 2 月新西兰基督城发生地震后,坂茂为当地建造的临时教堂 )
院区中有一间毕乔伊·杰恩自己设计的阅览室,部分是图书馆,部分是冥想空间。磨光方砖的拼接地面加上白色粉刷砖墙,高高的天花板下是印度雕花木门和顶部带半圆形彩色拼花玻璃的木质窗户,带靠垫的藤面木椅围绕着雕花石柱底座的木质咖啡桌。虽然面积不大,整个房间里却有四扇大窗户捕捉白天的光线和阴影变化。杰恩认为,改变房间的最佳方式是让它呼吸,让空气和光线涌入。
孟买工作室一直专注于重视环境、材料和居住者的可持续建筑,模糊室内和室外的界限,用当地石材和木材创造平和的空间。“印度有一个木工和石工的谱系,用于高技能和高效率的建造,这是印度特有的传统,我想把这一观念带到世界各地的项目中。”杰恩说,“建筑应该有道德感、有包容力,展示对人类境况的同情心。”
( 大量扎哈·哈迪德风格的设计图、家具和物品定义她的家居环境
)
东京郊外羽根木森林公寓楼是坂茂在东京的家,这是他在1997年完成的设计。“如果我不得不用三个字来形容我的公寓,那就是树、树、树了!”他说。当时,公寓业主要求他的设计不能砍掉或移植基地上任何一棵树,据说目的是为了安抚当地的神灵。
因此,坂茂为这幢楼房开发了一个4米长的三角形网格,取代通常的钢架网格。这个系统允许空间的自由构成,这样,即使任意移去柱梁也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并提供足够的居住面积。在建筑体上,围绕树的空间被挖空成圆形或椭圆形,超过20棵原有的树木穿插在其中,白天还有大量光线进入室内。
把树木和建筑物整合在一起,从建筑上说不是什么新鲜的想法,但羽根木森林公寓从整合规模和程度上比较特殊。从空中俯瞰,公寓楼就像一块块不规则的瑞士奶酪,多个圆形切口填充其中。建筑与树木之间还保留了一定的距离,给予树木足够的生存空间。
底层被细长钢柱抬高的公寓楼总共11套单元,每个单元以露台别墅的风格占据从一层到三层的空间,每一层都变化着窗外风景,这样也可以免去楼层之间的防火构造。无论神灵最终是否得到安抚,这是一个让人愉悦的居住地,建筑空间融合已经存在的自然秩序,人与树木平等地共居。
这应该就是坂茂选择居住在那里的原因,他的工作间中心就有一个挖空的椭圆形切口,被木格墙板围合成白色光柱,落地窗外也仍然是粗壮的大树。整个工作间只有寥寥几件物品:一张圆桌、一件希腊胸像和一把木椅,形成一种庄重又令人回味的禅意。
羽根木森林公寓是从“不能砍掉一棵树”开始形成的建筑结果,“从一个问题开始设计,而不是从一个任意的形状”也是坂茂常用的设计方法之一。为南加州一座博物馆和住宅大厦设计方案时,他意识到博物馆旁边的高楼在一天之中会部分地挡住阳光。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他仔细计算了太阳的移动角度,最后大楼外立面变成滑雪坡道一般的形式,阳台的玻璃扶手把光线反射进入博物馆。
材料和结构工程一直是坂茂建筑中的重要因素,他感兴趣简单、易于运输、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尤其开拓出纸管结构用于房屋建造。他说:“我希望发展新的结构和材料系统,把它们运用到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才能诞生新建筑,否则只是时尚和风格。那些杂技式的高科技建筑使用过度设计的材料和建造方法,而我的动力是简化和澄清它们。”
虽然他的作品中包括蓬皮杜艺术中心梅斯分馆、瑞士斯沃琪总部大楼这样的大型项目,或者在日本那些造价超过500万美元的私人度假别墅等,多年以来他也持续不断地从事一些人道主义救援项目,先后为卢旺达难民,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建造和提供临时建筑。材料可以是纸管、啤酒箱或藤条编织的屋顶,只要是低成本、可循环利用和方便现场使用的,建设工人可以是灾民、学生和志愿者一起参与建造。
这是坂茂与以往众多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的不同之处,而今年普利兹克奖的评委选择他,也多少代表了一种趋势和态度:认可他那些具有社会意识的建筑,认可他赋予建筑师这一职业的社会意义。
坂茂在得知自己获奖后的一次采访中说:“建筑师、医生、律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建筑师是为富有的人群工作,而医生和律师服务于那些处在困难时刻的人们。我认为建筑师也应该看到那些困难的人群,更多地为社会服务,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责任。”
去年11月菲律宾“海燕”大台风之后,坂茂和他的团队一直在那里为灾民建造临时房屋。用填充沙袋的塑料啤酒筐为地基,硬纸管墙壁加上竹席围护墙,一天左右完成一个10平方米的临时房,大概可以用上2到3年。对坂茂来说,绿色或可持续建筑不仅仅是节约能源或使用回收材料,还有人与他们所占据的建筑物之间的情感连接,就像他为阪神地震建造的纸教堂,一直存在了10多年。
“现在的城市是由开发商制造出来的,不是建筑师也不是城市规划者。但另一方面,年轻建筑师开始感兴趣为社会工作。”坂茂在米兰家居展上说,“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建筑师和学生要求加入我的团队,在灾区开展项目,也许建筑世界正在改变。” 建筑空间建筑师坂茂建筑设计哪里建筑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