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的人文景观

作者:李晶晶

家具的人文景观0

我与刘柱柏医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3年前香港一个大雨倾盆的傍晚。刘医生为当天最后一位病人做完检查后,匆匆赶来。席间大家由医学聊到中国古代诗词,再到明式家具,看似不搭的三者间,在刘柱柏这得到了完美结合和诠释,令人印象深刻。

刘柱柏自读书开始,母亲便希望他日后能成为医生,治病救人。刘柱柏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更赴英国深造,于1989年取得医学博士。后成为玛丽医院心脏科教授。他现时为私人执业。

医生工作压力之大,是常人不可想象的,因此刘柱柏常常以古诗词排解压力。“我自读书开始就喜爱文学,尤其喜欢中国古代诗词。你看唐诗,短短数字却能将感情、离别、战争、国家问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念诗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感表达。中国人的文化是要靠念书才可以拥有的。年轻时读这些诗词不一定完全明白它们的意思,成年后,随着人生阅历增多,感悟有所不同,会发现这些让自己很受益。”刘柱柏打趣说,“人家洗澡时是哼歌,我是朗诵诗歌。”

一次偶然的聊天,让刘柱柏此后又多了另一个爱好。1991年刘柱柏收治了一名心脏病人,看完病后,与病人的儿子聊天,得知是古董行家。刘柱柏回忆说:“他跟我说,有空时来店里坐坐,给你看些新近买的东西。”于是挑了一个周末,“他给我看了很多漂亮的黄花梨,一下子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木材。这些黄花梨的家具很神奇,在不同灯光下,纹理能呈现出丝绸的感觉”。刘柱柏说他当场买下了一个黄花梨信笺盒,这便成了他的第一件藏品。

每个人的收藏通常都是从小件开始的,刘柱柏也不例外。最早买的都是一些托盘、笔筒、药箱、镜架、帽筒等。刘柱柏认为这些对象虽小,却对初始研究学习最有利。“我会去查一些古书或一些家具图录,研究它们当时的功用。”刘柱柏拿出一个黄花梨方盒给我看,这是一个明末清初的黄花梨组合式天平架,所有组件均收藏在长方形盒内,盒盖移开,盒内分为两个储物空间。窄长的一个用来摆放支柱、臂架和横梁,另一个再分成三隔,用来摆放砝码和小盘。刘柱柏说:“明朝末年,经常使用碎银子,游商就会带着这种便携式的小秤,秤银子用。在《金瓶梅》中就能看到不少的描述。”

家具的人文景观1( 黄花梨六足折叠榻 )

刘柱柏又拿来一件好玩的物件,一个清代制黄花梨线轮。这是放风筝必备的工具,这件线轮由轮子和手柄两部分组成。轮子的顶部和底部各以三根横木交叉相叠做成,中间装六根铁制圆形直材,手柄则以一根圆材制作。“线轮不属于贵重器物,多以竹或柴木制成,黄花梨线轮十分少见,由此看来,它或为官绅大贾之物。”刘柱柏说,“从这些小件,你能看到过去古人的生活情趣。”

刘柱柏钟爱古诗词和古文,此时对他收藏明式家具有了很大的帮助。“你看中国的东西,要明白它的年代,它的特点。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家具的书,我的角度就是,家具的人文景观,通过这些家具如何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情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刘柱柏会从一些明清小说或戏剧类书中找到对家具的描述,也会从一些绘本中看到家具的陈设用途。他举了一个例子,《金瓶梅》第37回说到王六儿家中“正面纸窗门儿,厢的炕床上挂着四扇各样颜色绫剪贴的张生与莺莺蜂花儿香的吊屏儿,上桌鉴妆,镜架、盒罐、锡器家活堆满,地上插着棒儿香。上面设着一张东坡椅”。这便是当时一般市民家中的摆设。

家具的人文景观2( 传宋 《李嵩听阮图》 )

到了1996年,刘柱柏开始对大件家具有兴趣了。他的收藏理念是:特别的,书本上没有出现过的。最初买下的重要对象,是一件明末清初的黄花梨六足折叠榻。当时家里缺一个小咖啡桌,刘柱柏便跟太太商量,不如买个稍微大点的咖啡桌,这样可以多招待些朋友来做客。令刘太太没想到的是,买回的咖啡桌是一个长2.13米、宽93.5米的六足折叠榻。刘柱柏说:“这种折叠榻极少见,有人认为是古人行军或出行时,折叠起来便于携带、搬运。但整个用料厚实,四人抬它也是十分费力,想来绝不是为了行军而制作。关于它的功用,现在还很难判定。”

在刘柱柏看来,学医的思路会影响收藏思路,一定要客观。在买东西时,他还是会更多相信自己的眼力。他说了一个故事:3年前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桌子,每部分都是八棱的,当时很多人不相信,认为是仿造或臆造的,刘柱柏推测,如果要仿,肯定不会找这么麻烦的来做,最后通过查阅各类资料,找到两个例子,一个在德国的博物馆,是一个八棱的长桌,另一件是拍卖中出现的桌子,其中一部分是八棱形状的。刘柱柏说,自己的收藏都会有详细的解释。他举例道:“比如在古玩店,他说一件东西是雍正的,或是乾隆的,这没有证据。我们从医学的角度,医学讲究证据,所以现在我买大件的东西,要求多一些考据。”

家具的人文景观3( 黄花梨组合式天平架 )

刘柱柏有一件特别的黄花梨供桌,造型如青铜器,四足向外斜撇,边缘以曲线形状制成,用材敦厚、讲究。起初因其特别的造型,遭到很多人评说,认为东西不对,不好。但刘柱柏凭直觉认为是件好东西。他回家查阅大量书籍,发现在南唐画院翰林待诏周文矩(907~975)的《宫中图》一画中,内座具,腿足形态与此供桌相近。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郎世宁与清宫西洋风》宫廷画里的供桌皆与此相同,因此可知应为明式家具少有精品。殷商青铜器中喝酒用方斝,有形状相仿的脚足。

明代器物的制作,苏州人领导着当时天下时尚。在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苏州人的器物制作,举凡斋头清玩、几案、床榻,均以紫檀、花梨木为尚,其式则尚古朴而不尚雕镂,即使有所雕镂,也都是仿照商、周、秦、汉的式样。当时的制作名家,如陆于匡的玉马,小官之扇,赵良璧之锻造(即铜器),一旦制作成品,收藏者趋之若鹜。

家具的人文景观4

刘柱柏收藏这些家具,为它们查找前世今生来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甚是乐在其中。在众多收藏中,有一件清中期黄花梨四足半月桌,此桌板心桌面,边抺做成素混面。边抺下设双劈料牙条,四腿圆直,由于腿足宽度相等,直边又不见榫眼,可见此半月桌属单独制作,而不是半张圆桌。刘柱柏最近买到一本美国收藏家乔治·盖茨(George N.Kate,1895~1990)于1948年所著的《中国家用家具》,翻看其中,发现有自己收藏的这件半月桌的记录和图片。他说:“收藏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给你惊喜。”

乔治·盖茨是一名美籍学者,先后在牛津和哈佛大学深造,取得博士学位。1933~1940年生活在北京,这位痴迷中国文化的“中国通”,尤其对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大加赞赏。由他本人收藏的中式家具于1946年在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的“乔治·盖茨藏中国家具展”上展出过,1948年盖茨在纽约出版了他的112件收藏图录,对其尺寸、材质、年代等都有详细描述,为中国家具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书中特别强调,所记录的是上世纪30年代生活在北京的西方人,主要是美国人收藏的硬木家具,而且特别强调这些收藏大都具有文人品位。

家具的人文景观5

刘柱柏给自己的书房起名“晏如居”,取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晏为日安,“晏如”即代表心安理得,日日如恒的意思。

“晏如居”藏明式家具珍赏

家具的人文景观6

明末清初 黄花梨燕尾榫小箱

筒体光素,呈长方形,箱顶、底板和四边立面均以独板制成。箱盖和器身边沿均做有子口和灯草线,令箱盖和器身可以紧扣。

家具的人文景观7

17世纪 黄花梨百宝嵌南官帽椅

此把椅子的椅背以周制手法,嵌成杏林春燕图,做工精巧。当中的杏花疏密有致,春燕情态生动,整体构图犹如一幅优美的写意花鸟画。杏林春燕寄有殿试中选、天子赐宴之意。

家具的人文景观8

明末清初 黄花梨圆角柜一对

此对柜子带柜帽,圆角柜顶,故为圆角柜。此外,由于柜门和闩杆均为长条状,所以又称面条柜。柜顶下,立柱用圆材,稍带侧角收分。柜门中间设闩杆,加上门闩,便可把柜门锁上。闩杆本身也可拆装,以便放进大型物品。两门对开,每扇门以落膛形式,攒框镶大块黄花梨面板,板心纹理相近,是以一料开成。柜门下只有底枨,不安柜膛。底枨下四边装有牙条,结构牢固坚穏。牙头是螭龙纹饰。柜内分三层,中层屉板下装有抽屉两具,增加储物空间。

家具的人文景观9

这对柜子的背板做工尤其用心。工匠先以攒框镶板方式,做成两个方框,然后以活榫组成背板。如要搬动,工人可先将顶板拆下,背板便可拆开。

用材讲究,门板、侧板、背板、顶板,甚至屉板、抽屉,均以黄花梨做成,这样用材,在橱柜家具中十分少见。成双的大圆角柜本不多见,通体以黄花梨做成的更是凤毛麟角。

家具的人文景观10

清初 黄花梨药箱

采用插门做工,形制与一般药箱不同。插门以攒框板方式,嵌装一整块黄花梨面板。做工简洁,形制工整。 降香文玩文化家具人文景观

下一篇: 英菲尼迪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