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苏丹:独立进程尚未完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4月10日,纽约民众举行街头集会游行,抗议南苏丹发生的种族暴力冲突
)
4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南苏丹实施制裁。他指出,当前南苏丹局势已经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构成了“独特且非同寻常的威胁”,他授权对危及南苏丹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在其境内侵犯人权或破坏过渡进程的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发布签证禁令并冻结其在美全部资产。
去年12月,因总统基尔与前副总统马沙尔的积怨被激化,南苏丹在独立仅两年后重陷战火,政府和反对派的武装冲突在首都朱巴爆发并蔓延至各州。今年1月,冲突双方签署停火协议,但冲突未就此平息。之后,虽然朱巴政府应反政府组织要求释放了被怀疑图谋政变的7名政治犯,但因不愿让他们出现在谈判桌上,和谈陷入停滞。目前,乱局已造成南苏丹约80万人流离失所,250万人逃亡临国避难。联合国警告称,超过三分之一的南苏丹人口正面临着严重的食品短缺问题。除非冲突停止,否则该国可能将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
长期以来,出于对当地石油资源的觊觎以及反恐需要,美国一直是南苏丹独立的坚定支持者。2010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的“美国苏丹新战略”曾明确指出,要“完全且适时落实苏丹北南2005年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从而实现苏丹2011年后的和平,或有序实现两个‘独立且能生存的国家和平共处’,结束粗暴干涉人权和种族屠杀的行为,确保苏丹不再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安全港”。所以,2011年南苏丹的独立公投如期举行后,奥巴马曾在第一时间表示要承认这一新的独立主权国家,并将此自豪地解读为“苏丹新战略”成功实施的证明。
如今,这场难以平复的乱局不仅令美国外交战略受挫,奥巴马政府还因“调解干预无效”而饱受诟病。舆论对于此次的制裁决议也是褒贬不一,有人期待效果,也有人认定它将弄巧成拙。南苏丹独立政策研究智库(The Sudd Institute)主任阿科尔(Zachariah Diing Akol)便对其持怀疑态度:“虽然目标指向精英分子,但制裁带来的痛苦通常却是目标范围之外的普通大众承受得更多。美国应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在政府和反对派之间斡旋,而非简单地通过无线电波进行威胁。”
在白宫安全委员会前非洲事务主任哈德逊(Cameron Hudson)看来,这反映了美国在南苏丹影响力日益下降。他指出,影响力的减退在多年前已经开始,但转折点却恰是2011年的南苏丹独立。从那之后,由于拥有了可观的石油收入,美国资金援助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美国作为抵挡苏丹政府的堡垒作用也弱化了许多。
“这一次,美国发挥影响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这毕竟是一场由私人恩怨引发的争斗。它由来已久,迟早会发生,是这个国家在进入重建进程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卡提亚加拉(Gilbert Khadiagala)告诉本刊,“它牵扯到南苏丹的部落问题,该国统一民族意识淡薄,部落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目前,由马沙尔代表的努尔族必须与以基尔为代表的丁卡族达成分权协议,或者共同让位给新的领导人。南苏丹需要一个新体制来引导国家走向稳定,实现真正的独立。”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安全学教授沃尔夫(Stefan Wolff)告诉本刊,“对于领导人自身问题引发的政治矛盾,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国际干预都无能为力。目前,除非当事人自己愿意动手建造一个公平且具包容性的社会,否则外人无法替它完成。”
(文 / 邹珊) 苏丹尚未完成时政外交独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