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文青读什么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图 / 谢驭飞)
作为形式感的内在源泉,阅读无疑是女文青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这是一项耗费巨大脑力和时间的繁复工程,因为现在不比过去千人一面的年代。女生要想凸显文青气质,首先要在读书难度系数的起评分上就得压人一头。吾所认识的一位资深女文青F小姐,早年也混豆瓣,但几年之后就对那里的气氛颇有微词,不屑与那些庸脂俗粉为伍,愤而出走自立门派,转走符号学文化研究路线,书架满满都是哈贝马斯、福柯与赛义德,房间里都弥漫着拉康与罗兰巴特的味道,言必称能指所指后殖民,小半年下来,一株实力派女文青茁壮长成,在我们这个小城市的文艺圈子混得风生水起。F小姐在读书之余也悉心揣摩造型大法,每次出席文艺活动必定披风衣着长裤戴黑框眼镜,远远望去如女知识分子永远的偶像苏珊·桑塔格一般,再配上一种或冷漠或无聊或神经质的表情,伊一出场,强大文青气场已经不怒自威,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文艺这条食物链上再想进阶的话,就得往非洲拉美这种第三世界进军,略萨、库切是不可或缺的硬菜,博尔赫斯要成为心头朱砂,《百年孤独》之类史诗级别的最好也要啃下来,哪怕硌得牙齿发麻。只有装备了这些重型武器,你才能抵达精神上的卓尔不群和美学上的落落寡合;只有熟稔了来自种族、阶层与性别的耻感与痛感,你才能完成青铜级文艺青年到黄金级文艺青年的修炼。
有句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起步卑微不要紧,只要你具有灵敏的调台换频能力,同样可以迈入文青的高光频谱。我一位女性朋友,本科学的是航空工程,毕业后当了修飞机的工程师,日常生活本与文艺无涉,偏偏造化弄人,一缕情丝牵到了我们学校文艺小圈子里那个最受欢迎的男神身上。为求与男神达成精神上的共振,我这位朋友一头扎进了豆瓣与知乎的海洋中,尽可能打捞能用的干货,本着工科女生卖力的质朴精神,看不懂瞎看,聊不明白瞎聊,但语言风格始终徘徊在抒情作文与新闻联播之间。作为多年好友的我有点看不下去,说:“咱们直接下猛药吧,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两本书堪称文艺核弹头,能以核裂变的惊人速度增加你文青的浓度和强度。”女生闻之如雷轰顶兼如沐神光,千恩万谢地走了。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速成的文艺女青年竟然还真的如愿以偿地和她的男神共结连理。
前几天在一次学校会议上和这位文艺男神老公照了个面,寒暄之后我问:你爱人最近忙什么?我记得她以前还挺爱看些名著什么的。男神神色一凛,愀然曰:“别提了,谈恋爱的时候还手不释卷的,整天和我聊一些比较高深的东西,现在基本不看书了。”
(文 / 李凡卓) 文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