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家吃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近日看到宁夏卫计委启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下基层时间不少于7天、全年不少于14天。该委还强调下基层期间,在农户家吃饭、住宿要足额交伙食费。这些规定无疑都是为了树立正气,不给农户添负担。不过,下基层这件事还可能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

笔者就居住在农村,对干部下基层有着自己的认识。去年,我们这里也接待了一批下基层的干部。这些官员的官职都不是太大,也就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下来前,他们的单位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必须要住多少天,必须要吃多少饭。结果怎样,为了让这些干部住好,村子里的领导不仅刻意挑选了生活条件最好的家庭,还把房子进行了装修,甚至安装了大屏幕液晶电视、大功率空调。为了让下基层的干部吃好些,他们还专门安排了村民家的伙食详单,星期一吃什么,星期二吃什么……当然,这些饭菜都是普通的饭菜,有农家的锅饼,也有农家的小野鸡,更有农家的大老鹅。临走的时候,他们也足额缴纳了伙食费和住宿费。我们电视台也跟着进行了报道。当一年后这位干部再次来到这个村联系群众的时候,他握着村民的手说:“感谢你们,我至今没有忘记那些普通的饭菜,没有忘记咱农家的小野鸡,吃农家饭才是香甜的。”当然,这位走基层的干部说的是真心话,他的意思是说,吃农家饭比吃腐败大餐好。

可是,这是不是也在扰民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干部下乡,确实需要住在农家、吃在农家。那个时候和现在是不同的,那个时候经济落后,下乡干部没有地方去住宿、去吃饭。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干部有住的地方了,各个地方的村委会都有漂亮的房子,各个村庄附近或者是镇政府附近也有各种便宜的小吃店,实在不行,还可以在村委会自己开火做饭,何必非要逼着干部住在农家、吃在农家呢?这个形式上的固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虽然我们住在农家、吃在农家是出了钱的,似乎很是心安理得了,但那也是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的。以往的农民不干农活时都是闲在家里,现在的农民则是忙碌的,要去种菜,要去打工,还要去接送老远上学的孩子,谁有那么多时间给下乡的干部开食堂呢?依我看,走群众路线不是走形式,干部下乡也要与时俱进,大可不必一定在农户家吃住,做调研也好、做好事扶贫也罢,都别扰民最好。

(文 /江苏徐州  郭元鹏) 农民农家吃饭

上一篇: 二叔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