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乡村维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前不久,老家的朋友老刘来城里打工,我请他到家里小聚。席间,我打趣他,城里虽然比老家经济好些,但雾霾严重,生活质量并不比老家高,很多注重养生的人都准备逃离城市了,老刘你怎么还往城里跑?老刘听完,苦笑了一声,说城里虽然雾霾严重,但起码大家还可以发发雾霾的牢骚,政府也逐步重视雾霾防治。而老家呢,老刘发出一声长叹。

听老刘讲,老家虽然少有雾霾天气,但空气清新却早已只在记忆中了。最近几年,村里一些人在外地打工挣了些钱,便回乡开了几家小型化工厂,通过收购废弃皮革等下脚料熬制炼油,也不知道炼出来的油都做些什么用途。虽然工厂规模不大,但一开工便散发出刺鼻的臭味,熏得人睁不开眼。虽然村民对此都很有意见,但很多人碍于同乡情面,不愿较真,就这样整个村子经年笼罩在一股腥臭味中。而老刘家紧邻一家化工厂,被熏得实在熬不住,加上老刘性格也是耿直,便瞒着家人给县环保局写了一封举报信。老刘平日里爱听广播看电视,知道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注大城市的雾霾问题,可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民生问题。村里化工厂排放臭气,比大城市里的雾霾还严重,环保局能不管?老刘对此满怀希望。接下来的几天里,老刘静静待在家里,门口马路上一有汽车经过,便急忙趴在窗户上向外望去。但环保局的执法车始终未如老刘所愿前来执法,相反化工厂的老板老张却拿着老刘的举报信来到了老刘家门口,指桑骂槐地说了一大堆骂人的话,老刘忍不住几次要冲出去和老张理论,都被家里人摁住。等老张走了,全家人都数落起老刘,仿佛排放臭气、毒害全村的那个人是老刘似的。

老刘不甘心,又向市里一家媒体反映情况。为了使自己的诉求传送到位,老刘把媒体公布的所有联系方式都用了一个遍,先打电话,又发短信,还托人编写了微信。但折腾了一圈,媒体也没给老刘任何回复。老刘按捺不住,又打电话催促了几次,最后得到的回复是:类似的事情,新闻价值并不大,没有采访的必要。这让老刘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天天被臭气毒害着,怎么到了媒体那儿,就没有了报道的价值?

老刘说自己想不通。虽然有很多想不通,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乡村有句谚语,一场官司十世仇,老刘和老张的这份怨仇算是结下了。天天有个仇人做邻居,这家还怎么待呢?不出去打工又有什么办法?

(文 / 郑州  关晓海) 维权乡村老刘

上一篇: 好东西(780)
下一篇: 栽树与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