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的特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今天中午儿子回家比以往晚,一问原因,是因为有一项外语作业是老师在放学时随口加的,儿子和班里另外29名学生都没有听到,所以没有完成而被老师惩罚。儿子说老师让他们30个学生在教室外面从第二节课站到第五节课,中间还被罚到操场跑了3000米。要知道,这是零下15摄氏度的天气,而许多孩子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都穿着单鞋。儿子说得很轻松,没有丝毫抱怨。我一方面为儿子有这样一种抗挫的心态而欣慰,另一方面又感到很气愤。因为一项外语作业没完成,老师不仅剥夺了孩子上外语课的权利,还剥夺了孩子上两节语文课和一节化学课的权利。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下午第一节课,老师又将这些学生挨个训话,又耽误了孩子们一节地理课。
儿子的英语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也是学校的名师,历来是“火箭班”班主任的不二人选。当初,我和很多家长都是慕名而让孩子考到这个班的。我们也知道,学校往往会给这些名师很多特权,比如说:名师如果当班主任,该班的任课教师就会由名师从全校范围内去选;名师的孩子如果要来名师所在的学校就读,名师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从全校范围内选择各科老师;名师可以用自己独到的方式严惩学生,学生不敢吭气,家长还要配合,学校给予默许,其他教师争相效仿;名师可以无视政策规定私自办补课班,查得越严,办得越火;更有甚者,教务处在排课表之前必须先要征求名师的意见,如果有的老师临时需要调课,名师的课往往是不能随便动的;评职称、涨工资、荣誉表彰这就更不在话下。
给名师一些特权,也许是很多学校鼓励和吸引名师的办法,但是这种鼓励的背后是对人权平等的践踏,是鼓励一个而打击一片,是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是教育阵地中的腐败现象。学校教育,要追求平等自由的育人环境,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人格平等都是孕育这种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土壤。特权思想笼罩下的教育,会产生更多跪着的灵魂。真希望名师们能把自己的“名”体现在学识和自身修养上,能贡献更多教育的智慧,真能“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文 / (呼和浩特)豆光) 学校名师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