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事在人》,老牛仔眼中的曼德拉
作者:李东然( 电影《成事在人》剧照 )
“我满头鲜血,却头颅昂起。在愤怒和悲伤的天地之外,耸立的不只是恐怖的影子,还有,面对未来的威胁,你会发现,我无所畏惧。无论命运之门多么狭窄,也无论承受怎样的惩罚。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这首诗名为《不屈不挠》(Invictus),作者生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些本由一个年轻人写在病榻上的句子,成为纳尔逊·曼德拉牢狱生活中的精神之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曼德拉传记电影《成事在人》(2009)与诗歌同名,也一如这首小诗所蕴藉的澎湃豪情,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为《成事在人》写下这样的评论:“一部优秀的电影,分分秒秒启迪着人类最深沉伟大的情感。”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曼德拉故事从1990年讲起,纳尔逊·曼德拉经历了27年的牢狱之灾终被释放,开场那段新闻纪录片一样的镜头里,伊斯特伍德已在用速写般简洁有力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彼时南非的样貌——曼德拉的车队驶过,道路一旁的白人橄榄球队里,穿着整洁统一的队服的人们,满脸愁容地抬头凝望;而隔街相对的是衣衫褴褛的黑人小孩们,他们把足球丢在一边,朝着曼德拉的方向雀跃奔来。这就是曼德拉的“后种族隔离时代”,“彩虹之国”的起点。军队、警察甚至政府行政机构仍旧由白人控制着,阶级对立、贫富分化和犯罪率仍旧日趋严重,和缓白人的畏惧、疏解黑人的愤怒都是曼德拉棘手而当下的难题。
关于电影中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伊斯特伍德做了大量功课,尤其是历史纪录片中的南非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历史纪录片,选举的新闻片等等。当然,他也一次次地探访罗本岛监狱,置身曼德拉曾经的牢狱之中,79岁的伊斯特伍德甚至几度落泪。
“第一次去罗本岛监狱,我带着非常技术的诉求,我只是想搞清楚在那个特殊的建筑里到底该怎么架摄影机这一件事。但实际上,当你走进那间小小的牢房,会不自觉地产生极端情绪化。空间如此狭小,没有比如马桶一类最基本的居住设施,地上只有一条极单薄的毛毯,曼德拉却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待在这里,我想这使得他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哲学化地去考虑人的处境。他是带着这些感知重回执政舞台的,这也不同于那些接受传授而来的知识的执政者,他能做到真正的原谅,就像是耶稣基督在世可以做到的一样。我为此感动,也为此感到苦痛。”
(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旧金山,50年代中期来到好莱坞发展前,他做过伐木工人、加油站服务员,之后从出演环球制片厂中最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开始,乃至1992年以《不可饶恕》一片入围奥斯卡金像奖9项大奖,并问鼎最佳导演奖。2000年1月荣获纽约国家影评协会终生成就奖,2005年再以《百万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赢得第77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74岁高龄获奖使他成为史上最老的最佳导演奖得主。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电影一样,是好莱坞的不老传说。《不可饶恕》、《完美世界》、《神秘河》,《廊桥遗梦》,银幕上的世界里不排斥现实中的虚无或者无奈,而属于老牛仔的正义却永远深沉动人。
或许叱咤好莱坞半世纪之久的伊斯特伍德太清楚,在好莱坞体系下,身为美国导演论述另外一块大陆上的政治命题总会显得局促。于是,令所有人惊诧的是,伊斯特伍德的曼德拉故事,首先是一部工整且精彩的体育电影,伊斯特伍德的第一部橄榄球电影。甚至伊斯特伍德自己也毫不讳言于橄榄球的生疏,身为大萧条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去玩橄榄球这样的游戏,所以为了这个全新的题目,他重看了许多橄榄球比赛,找来专业运动员聊天,甚至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球队里的训练、会谈,甚至是聚会,也都像是其中一分子那样参与其中。
( 电影《成事在人》剧照 )
“甚至比如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教练杰克·克拉克先生与我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使我非常全面地了解了这项运动,我想我从中得到了不少好的主意。之后我也来到了南非,我们找到了切斯特(Williams Chester),还有弗朗索瓦(Francois Pienaar),以及其他许多人,尤其那些在1995年曾经在跳羚羊队中比赛的队员们,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一起,深度的交谈,直到他们的话语之中,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历过那样一场比赛一样。”伊斯特伍德说。
作为全片情节最高潮的南非跳羚羊对阵澳大利亚全黑队的世界杯决赛中,伊斯特伍德干脆大量采用了记录实拍的方式去呈现整场赛事,除了马特·达蒙饰演的教练角色,赛场上所有的队员都是现实里的南非橄榄球队运动员,因此几乎没有任何表演的口令,已上演的是两支专业球队的对决。“因为他们是非常专业的运动员,所以我们的队长切斯特完全不用提及表演,只是和他们讲怎么去打这场比赛,之后他们就像真的比赛那样开始对峙和攻防了。对我来说,体育电影的最大挑战反而是如何拍摄的基本问题,因为他们彼此间的冲撞非常用力,所以摄制组必须时刻留意给这些冲撞让出路来,到最后我们只好把摄影机放在很低空的位置,从高处去拍摄,只有这个方式,才能自由地接近这些在赛场上拼杀的人们。”
伊斯特伍德爱上了橄榄球,但他也一次次直言对于那些如“尝试去拍橄榄球电影感觉如何”的问题的反感。“这不是一部橄榄球电影!我也没有把它当作一部体育电影去拍摄。我们当然很想要好好去拍这场比赛,因为曼德拉先生将其当作一个重新团结自己的国家的途径,这正是我所欣赏的。不仅是剧本里的这一切,实际上我也去读了相当多的传记和文字资料,我赞叹曼德拉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创造力,面对一个深陷困境甚至已经处在困境边缘的国家,这个在监狱里待了近30年的人,竟是用支持一支对方阵营的球队这样的方式解决了双方面的危机,用非凡的创造力来重新使整个国家的人联合在一起,这着实令人赞叹。”
甚至在伊斯特伍德看来,当然电影里有橄榄球比赛这样的大场面是非常刺激有趣的,但假如曼德拉没有选择橄榄球而是选择了得州扑克这样的项目,他也仍旧会去拍一部得州扑克电影。“因为我爱着这个人。我想比如曼德拉对待跳羚羊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全世界政治家们都应该去学习的经验。曼德拉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人,共和国正是需要建立在这样内心仁慈宽厚的领导人肩上,并且他也深谙政治象征隐喻体系,懂得一个国家不仅团结在某种理念周围,更团结在某种象征周围。”
( 2012 年7 月18 日,曼德拉在位于古努镇的家中度过94 岁生日。图为曼德拉在生日当天与前妻温妮(右二),以及他们的两个女儿泽妮、津齐合影 )
因此,不需再为《成事在人》里丝丝缕缕的丰富细节紧密编织进一个简单体育故事之中的精妙咋舌,甚至在这缜密至极的叙事之间,同样也写满了来自伊斯特伍德导演本人的敬意。电影里我们永远看到曼德拉在工作,优雅稳健地发挥着自己的治国能量,慈爱善良地面对自己的人民,乃至整部影片都不涉及亲密的私人关系,没有一丝含混,一句玩笑。为此,曾经多次与曼德拉谋面交谈的扮演者摩根·弗里曼仔细地从史料之间捕捉每一帧有关曼德拉的画面,表情、动作、神态,尤其是声音,模仿和练习的时间超过了半年。
而伊斯特伍德更是为了《成事在人》而亲自拜会了90岁高龄的曼德拉,会面的结果是,伊斯特伍德说,需要竭尽全部的电影经验,才能把曼德拉给他的深刻印象传递给观众。“事实上,在见到他本人之前,我在电影和新闻里已经很熟悉他的样子,但我仍旧为真实的他的非凡魅力所打动。当我走进房间里,他的脸上是价值百万的微笑,并且这如此富有感染力的笑容,能使每一个见到他的人也对他微笑,我很遗憾没有能好好地与他多谈一谈,他已经90岁了,所以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留给谈话,但实际上你与他待在一间房间里,就足以感受到他的魅力。”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非洲裔美国人总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并不否认期待着《成事在人》可以在自己的国家构成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现在的美国,如果你打开MSNBC(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节目)或者FOX(美国电视台),没有人在思考,甚至没有人愿意倾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讲话,甚至你足够留心就可以看到,几乎没人能容得下对方阐述完整自己的观点,他们只想要把对方打断,就像轰走一只随时咬人的臭虫那样。那些比如‘白痴、蠢货、疯子’一类的词语总会非常快地抛出去,我们的政治中有太多的传播却几乎不考虑接纳,那些激进分子不断地毁了‘宽容’这个词的意义。我想,曼德拉的‘彩虹之国’,应该启迪我们思考。”
毫无疑问的是,到了电影结尾,曼德拉也成为任何一个伊斯特伍德式的人物——充满男子气概的银幕硬汉,伊斯特伍德自己则更强调那种他所一贯欣赏的宝贵的精神强硬。“我的意思是,上帝给了你大脑,你得好好利用它。当然你不必一定成为爱因斯坦,但是爱因斯坦也是精神强大的,他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他深入自己的研究,他可以有理有据去驳斥那些反对他的人们,但是我相信他不是随便叫别人混蛋的那种人。”(文 / 李东然)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牛仔成事在人眼中曼德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