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政府危机:抗议者因何而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12月2日,乌克兰反对派组织数千名亲欧盟人士在基辅举行反政府示威。有抗议者驾驶铲车冲过总统办公厅周围的路障,与警察对峙
)
12月2日,因不满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大批抗议者包围了乌克兰政府大楼并与警方对峙。反对派在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搭设了舞台和帐篷,反对党“自由党”领袖在广场演说中要求现政府下台,其他反对党领导人也要求最高议会尽快讨论政府不信任案。
2011年12月,在基辅举行的乌克兰与欧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正式宣布结束长达4年的联系国协定谈判,并发表联合声明称,欧盟欢迎乌克兰融入欧洲的努力,此协定为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去年3月,双方在布鲁塞尔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协定的重点内容是双方准备建立“深度广泛的自由贸易区”。根据此协定,欧盟将允许乌克兰加入以欧盟为主体,包括挪威等非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同时,此协定也将取代1994的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成为规范双边关系的基础性文件。
对于突然变卦,乌总统亚努科维奇表示,与欧盟签署协议必将导致与俄对话机会的丧失,这样做有害于乌克兰的国家利益。的确,乌克兰入欧的行为已导致了与俄经贸关系的恶化。今年起,两国贸易额大幅减少,乌经济因此受创。8月份以来,其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工作岗位每月减少1.5万到2万个。
“欧盟对自己的软实力过分自信,在经济利益唯上的今天,它不愿意也没能按规则玩游戏。但布鲁塞尔的软实力并不能与莫斯科这个强硬选择相抗衡,俄罗斯在影响力上下了不少工夫。普京明确告知亚努科维奇,若与欧盟签订协议乌克兰将失去什么:他将撤回乌克兰的贸易特权,要求基辅偿还亏欠俄罗斯银行的债务。这意味着乌克兰经济将大幅受挫,政府也将因此违约。所以,这场表面上具‘冷战’风格的地缘政治之战,实为乌克兰的艰难一课:一个国家只有在能为自己付账时才可真正独立。经济现代化,国际竞争力都需要依靠国家精英的强壮政治意志力和来自人民的坚定支持,要共同经历血汗及泪水的洗礼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卡内基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主任特里宁(Dmitri Trenin)分析说。
但是,面对政府的权宜之策,抗议者为何如此愤怒?德国不来梅大学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普莱内斯(Heiko Pleines)告诉本刊,要理解乌克兰民众此时的情绪,还应考虑这三个角度:“首先,亚努科维奇本身并不是一位受欢迎的领袖,只有约1/3的乌克兰民众支持他。第二,俄方已向乌克兰施压,威胁要提高天然气进口价格。一旦成真,乌克兰的冬季供暖就要靠民众自己掏钱了。俄方的做法让他们反感。第三,对于大部分乌克兰人来说,与欧盟签订协议意味着赴欧免签政策,而让协议泡汤的居然不是欧盟,而是自己的总统,这让他们非常沮丧。”
基辅街头的抗议规模令很多人回忆起了9年前的“橙色革命。”有评论指出,乌克兰的政治议程在短期内都会围绕2015年大选展开,所以抗议者正在试图通过激化矛盾来为自己谋利。普莱内斯也说:“我的印象是,反对派虽不是抗议的组织者,但试图把它当作工具。”可与“橙色革命”不同的是,此次“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支持抗议的。最近的民调显示,大概只有40%的民众对与欧盟签订协定感兴趣,还有约30%希望与俄国签订协议,其他人对协议没有任何意见,或者不清楚此事”。
美国马凯特大学政治系主任巴林顿(Lowell W. Barrington)则告诉本刊:“乌克兰东部和东南部的居民中有许多是俄罗斯族,或是说俄语的乌克兰人,他们渴望与俄罗斯保持亲近关系。而西部地区的多数居民则是乌克兰族,说乌克兰语,他们更希望与西方亲近,并且认为,亚努科维奇和俄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伤害了乌克兰的前途,甚至威胁到了本国脱离俄罗斯的独立生存能力。这种混杂的观念在乌克兰中部更为明显。这也就是大型抗议示威既在基辅,也在其他西部城市,比如利沃夫出现的原因。这是为了2015年大选吗?可以这么说,但它也代表了乌克兰民众看待东西方世界的观念差异。”另一方面,“反对派并不团结,只拥有不到一半的民众支持率,在议会也不占多数席位,我不认为他们会成功”。普莱内斯也说。
(文 / 邹珊) 乌克兰政府乌克兰东部抗议者时政外交因何欧盟总统国际社会俄罗斯乌克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