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滥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近段时间,科研经费滥用问题不断摆上台面,我也来说说我所了解并耳闻目见的一些科研现状吧。读研期间有幸跟在相关领域的学者后面参与了若干课题项目,部级、市一级的居多,国家级的也碰到过。此外,高校也针对研究生专门设置若干鼓励研究课题,在校学生可作为独立承担人参与,我也曾中标重点课题(经费要远高于普通课题)。让诸位笑话了,承担这些课题的前后,脑子里想得最多的还是钱。不说一同参与项目的师兄师姐们,就是项目负责人教授们本身,除了把关项目质量之外,在经费上耗费的心思也不少。

课题研究到底要用多少经费?或者最终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值这个投入?那就是见仁见智乃至心照不宣的问题了。暂且不论科技部万部长愤怒的缘由——“个别科研专家及科技领域官员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法违纪,犯了错误”,就按正常的科研投入步骤来看,首先的立项申请,你在权衡好经费多寡与竞争程度的性价比后,剩下的就是在申请报告中尽力渲染这个课题旷世的重要性。哪怕只是一个无关大雅的文科学术争论,也大多如此路数,以力争获批。而在获批过程中,“关系”、“人脉”两个词的重要性非过来人不足与言。其次,一旦喜获立项,那就是尽力压缩成本,访谈、问卷、模型量体裁衣,说得过去即可;团队成员最好使用无成本,研究生扩招了这些年,找点事情给他们磨炼也是负责任。或者干脆无团队,自己一条龙。质量当然会有影响,但是,每年出来的那些课题项目都有质量吗?凭什么单单针对我。最后,如果是级别较高的课题,不在刊物上公开发点文章是说不过去的,不花钱最好,但有的刊物的品位国人都明白,必须出版面费才可以。如果级别较低,公开发表也省了,交篇报告就可以结项。最后,得考虑发票问题了,积攒一堆发票,在过程中或者最后一起领完经费,就是该转战下一个课题战场的时刻了。你问我这么节约出来的钱去了哪里?那你得先替高校教师算算收入,人家可是把这一块算在年收入里面的。如果没有这一块补贴家用,买车买房,那么,大多数科研机构还有大专院校的教师日子也许只能用“清贫”来形容。

据中国科协调查,我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这难道不是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高校教师待遇问题尚是老大难,且科研领域泛行政化已成为普遍现象。资源都在别人手中,成果评价、职称申请、研究考核,都得按照行政科层的办法来进行,这种形势下,科研人员追求点自身利益,乃至牺牲学术独立与自由,去做一些无味但是可以有经费的学术研究,是不是一种无奈而又最现实的选择?(文 / (上海)蒋先生) 滥用科研经费

上一篇: 解放湖泊
下一篇: 户口本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