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

作者:何潇

自然之美0( 保罗·麦肯兹和猎豹在车顶棚上(肯尼亚 马赛马拉) )

这是一个雨后的黄昏,摄影师保罗·麦肯兹(Paul McKenzie)依然在追随他的拍摄对象:一只非洲母猎豹和六只小猎豹。此前,他已经在肯尼亚大草原上花了两个星期时间,跟踪这位母亲和她的六只幼崽。此刻,幼狮们正紧紧依偎着它们的母亲,试图使自己暖和些。麦肯兹知道,猫科动物性不喜水,母豹最终会抖掉湿漉毛皮上的雨水,这将是非常迷人的一个瞬间。由于土狼、豹子和狮子等动物的捕食,猎豹幼仔的存活率仅有20%,这位了不起的猎豹母亲却将六只幼崽全部哺育成年。保罗·麦肯兹将镜头一直对准它,等待决定瞬间的来临。他的等待没有白费,最终,这张出色的自然摄影作品获得了“最佳自然摄影奖”(Nature's Best Photographic Awards),并陈列于美国华盛顿著名的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另一张陈列于博物馆的作品,拍摄于中途岛环礁。这里位于夏威夷与日本之间,因为战争的缘故,广为人知,实则路途遥远,访客寥寥。中途岛环礁是保罗·麦肯兹最喜爱的野生动物目的地,曾七度造访。这里是海鸟的栖息所,数量最多的是黑背信天翁,有近75万只,占岛上鸟类的3/4。信天翁体型巨大,需要助跑才能飞行。而中途岛环礁地势平坦,海滩便成了鸟儿的天然“跑道”。信天翁启程飞往太平洋,开始长途捕鱼之旅时,会在这个“跑道”上狂奔。为了拍摄这个瞬间,保罗·麦肯兹将相机放置在保鲜袋里,埋在“跑道”边缘的沙中,只露出镜头,然后,他退避到树丛中,使用无线遥控触发器按动快门。“这样的拍摄需要经历百次,才能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在坦桑尼亚北部的盐水湖纳特龙湖(Lake Natron),保罗·麦肯兹获得了自然传达给他的“人生信息”。盐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部,成千上万的火烈鸟,在此安家筑巢。湖泊周边的环境十分恶劣:温度像火炉一般炙热,湖水有严重的腐蚀性。然而,这里繁衍生息着一种微小的藻类,是火烈鸟的主要食物来源。保罗·麦肯兹搭乘着轻型飞机,将门拉到一边,记录下了火烈鸟迁徙的千奇百态。在一次与女友同行的航拍过程中,火烈鸟队列呈现了奇妙的心形,保罗·麦肯兹捕捉了这一瞬间,并将之看成是生活改变的一个信号。在拍摄这幅照片不久,他向女友求婚,结成连理。“有时这些自然的形状像在传达隐秘的信息。”保罗·麦肯兹说。火烈鸟是他最为钟爱的“鸟类模特”:“它们是粉色的,外向、善社交,而且非常上相。它们是鸟类中的‘封面女郎’。”

近来的一次难忘之旅,是在北海道屈斜路湖度过的冬天。每年冬天,屈斜路湖都会迎来美丽的客人——迁徙的天鹅。这群天鹅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飞来,在日本北部度过冬天。冬天的北海道,多数湖面已经结冰,屈斜路湖却是一个例外。由于地热运动,湖泊边缘的水域温暖舒适,天鹅也被吸引到这片水域中来。保罗·麦肯兹在黄昏时刻看见了它们,等到清晨,天未亮的时候,他再来到这里。“我尽可能地让它们熟悉我的存在,亲近我。因此一直等待。”保罗·麦肯兹对本刊说。直到光线充足,天鹅已经习惯了摄影师的存在,他才开启了自己的广角镜头。当时气温约为零下29摄氏度,为了操作相机,保罗只得脱掉手套:“我只有约20秒的时间,因为之后手指会失去感觉。”在他的精心构图下,照片呈现得宛如一幅日本画,富于意境。

“许多摄影师花费时间在等待上,大部分时间都一无所获。对于一个野外摄影师,了解动物的习性非常重要。如果你能花很多时间与动物相处,会受益良多,你可以预知它们的下一步将是怎样。要热爱它们。比如说狮子,狮子一天睡18个小时,它们活动的时间很少,而且多是夜间,因此最好清晨或入幕之后去捕捉它们的影像。”保罗·麦肯兹对本刊说。

自然之美1( 水面/水下拍摄拿破仑隆头鱼和细长亚口鱼(法属波利尼西亚) 保罗·麦肯兹第一次开始潜水是在25年前,目睹了游弋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珊瑚礁鱼类。这些物种现被列为高度濒危动物,是亚洲食客造成的结果。这些长度为5英尺的特种鱼类,经常出没于珊瑚礁地区。保罗注意到这种鱼通常沿着相同的路线在遍布沙质浅滩的珊瑚岬之中游动,他躲在珊瑚背后,将裹有水下外壳的相机半露于水中,在鱼儿游近时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

在瑞士独立制表品牌百年灵(Breitling)特别呈献的保罗·麦肯兹摄影作品展上,我见到了这位擅长捕捉动物瞬间的爱尔兰摄影师。保罗·麦肯兹出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4岁时移居香港,如今依旧住在香港。在这个钢筋水泥组成的都市丛林里,保罗在生存竞争最为激烈的金融行业里游走。多年来,保罗供职于香港里昂证劵(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直到2009年,他将金融工作转为兼职,把工作重心正式调整到另一个丛林中——从事野生动物摄影事业。“我从事金融业很多年,很努力,总在四处奔跑,但我感到有些精疲力竭。一开始,摄影只是我的一个爱好,慢慢地,我开始将它当作一个工作来对待。”

1996年,保罗·麦肯兹回到出生地肯尼亚,在那里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远足探险。这让他发现了新世界。“这趟旅程让我真正爱上了野外和大自然。我开始试着拍摄这些。对于自然的热情也逐年增长。”保罗·麦肯兹对本刊说。如今,他的足迹遍布东非、日本、西北太平洋的中途岛、加里曼丹、大溪地以及南大洋,与当地的野生动物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自然之美2( 一只母猎豹和六只小猎豹。母豹正抖着毛皮上湿漉漉的雨水(肯尼亚 马赛马拉) )

“动物如果感到不适,对你的出现感到不安,它们会很快跑开,或者给出信号。作为一个野外摄影师,要很灵敏地捕捉这些,了解动物发出的信号。”保罗·麦肯兹说。

在青少年时期,保罗·麦肯兹便对摄影开始产生兴趣,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学习了水肺潜水后,才真正激发出了他对摄影的热爱。他从水下摄影开始,自此开始了一条新的道路。

自然之美3( 尼罗河鳄鱼袭击牛羚 )

作为一位无师自通的摄影师,保罗·麦肯兹坦承自己是“通过犯错而学习”,“我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还是胶片时代,我只能从错误中学习。在数码时代,学习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你可以即时看到拍摄情况,还有网络也让你见识得更多。比如说水下摄影,在胶片时代,一卷胶卷只有36张,也不能水下换胶卷,但数码时代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如今,保罗·麦肯兹的作品发行甚广,刊登在知名媒体刊物上——英国广播公司《野生动物》杂志(Wildlife)、《纽约时报》、《亚洲地理》、《澳大利亚地理》、《英国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等等,还有一些摄影作品被微软、英特尔、时代华纳等公司使用。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及比利时)、保护珊瑚礁鱼产卵聚集协会(SCRFA)等多个自然慈善组织进行合作。在过去两年间,保罗·麦肯兹先后有4幅摄影作品获得表彰杰出自然摄影作品的“自然最佳摄影奖”,并被陈列于美国华盛顿的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自然之美4( 薮猫叼着老鼠(肯尼亚 马赛马拉) 薮猫是夜行动物,白天很少见到。它们在高高的草丛中栖息狩猎,它们在白天偶尔外出,也很少能够看到。一天日出前,保罗·麦肯兹发现这只特殊的猫在高高的草丛中狩猎,它动作优雅敏捷地跳跃着消失在草丛中。一段时间后,它出现在摄影师车后的轮胎印上,朝他径直走来,嘴里衔着一只老鼠。 )

保罗·麦肯兹依然在“都市丛林”与“自然丛林”中穿梭往返,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他发现了各自的美。“我依然住在城市里。我很喜欢这里,也热爱它的相反面,自然与旷野。应该说,城市会让人更懂得欣赏自然。生活在稠密的都市里,会让你认识到,自然所拥有的独特之美。我去非洲,有时一天也拍不到一张照片,但依然是愉快的,因为你所处的是一个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环境,你会看到蓝天、旷野、无人之境的美。”

“让所有人认识到自然的美,这是我们摄影师该做的,虽然这很困难。那些热衷购买象牙制品的人,如果去非洲,看到过真实的象群,也许不会再做这样的购买。摄影和纪录片都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但最好的办法,依然是去野外,去接触自然环境中的它们。”保罗·麦肯兹对本刊说,“人们应该看看动物的原始状态,而不是在动物园。当你看到处于自然状态的动物,很难不感受到我们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自然之美5( 黎明时分,几只美丽的大天鹅在冰冻湖面裂开的冰窟里游弋(日本北海道 屈斜路湖) )(文 / 何潇) 之美摄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