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点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艺术品拍卖点滴0( 菲利普·胡克 )

11月12日,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三联画在纽约的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了1.42亿美元的天价,创下了世界拍卖行的新纪录。这幅三联画的主角是培根的画家朋友卢西安·弗洛伊德,其标题是《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画面呈现了弗洛伊德三种不同的坐姿。这是培根的这幅三联画首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事先的估价为8500万美元,起拍价格为8000万美元。经过6分钟激烈的竞叫,价格飙升至1.42亿美元成交。此前的世界拍卖纪录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该画作2012年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出了1.19亿美元的价格。

愿意花1亿多美元买一幅画的肯定是有钱人。但他们到底多有钱呢?菲利普·胡克说:“一个人会拿出他的全部财产的百分之几去买一幅画?大约是1%。这意味着你要花100万英镑买一幅画,你的资产要有1亿英镑。如果你花1万英镑买了一件艺术品,你至少有100万英镑。会有一些例外,但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大致如此。一个人有10亿英镑,他最多能付1000万英镑;敢出价1亿英镑的人,他可能至少有100亿英镑。”

菲利普·胡克是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高级总监,他日前出版了一本书叫《苏富比早餐:艺术世界词典》。他写道:“任何人在观看一件艺术作品时,最先问的两个问题是:我喜欢它吗?然后是,这是谁的作品?拍卖师会加上第三个问题:它值多少钱?5到10年后它将值多少钱?如果人们看到它被挂在我家的墙上,他们会怎么看我?”其实,现在所有人都会像拍卖师一样,直接关心艺术品的价格而非审美价值。

胡克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艺术学位后在佳士得工作,后来做过画廊经纪人,然后又去了苏富比,他在艺术界已经工作了35年。他说:“拍卖是出售艺术品的理想方式,因为艺术品这种商品没什么内在的、客观的价值,会因为人的空想、渴望和争夺而升值。”

佳士得欧洲区战后及当代艺术部总监奥切德说,培根的《弗洛伊德肖像画》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是因为它属于罕见的存于博物馆之外的培根三联画,同时此画也记录了两位英国画坛巨人之间的关系。这只是培根这幅画跟同类艺术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艺术品拍卖点滴1( 《苏富比早餐:艺术世界词典》 )

艺术品一旦进入市场,因为买家的缘故,决定它们的价值的就不只是其艺术价值了。胡克说:“如果一幅画是有故事的,比如画中的模特是画家的缪斯女神或者情人,这幅画就更吸引人、更值钱,如果这位缪斯英年早逝或者死得很惨,那就更值钱了。”另外,好卖的肖像画要么是美女的,要么是名人的,要么具有心理学的穿透力。同一位艺术家画的美女就是比他画的忧郁的老头更好卖,不管那个忧郁的老头画得有多棒,其价格都没法跟美女比,哪怕画得不是那么好。“检验一幅肖像画有没有市场潜力的一个好办法是,想一想你是否愿意跟画上的人一起进餐。”

艺术品拍卖离不开专家。鉴定专家关心的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真假。因此以前专家往往是艺术家的家人。但现在大部分权威是独立的,通常是学者。他们通常置身于艺术市场之外,小心地保证其公正性。

胡克说,他曾经对博物馆的人说,如果想提高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在绘画旁边的标签上,除了标上画家的名字和作品的名字,还可以写上这个作品的投保金额。这是一个开玩笑性质的提议,但令清高的学者们感到愤怒。胡克解释说,艺术品市场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很紧张,他们相互猜疑、敬佩和羡慕。艺术市场的从业者佩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识,嫉妒他们安静的环境和藏品的品质,但鄙视他们决定一幅画的地位时的闪烁其词。拍卖公司和交易员的断定则快速、准确。另一方面,博物馆的人鄙视艺术市场从业者委身于商业动机,但嫉妒他们挣到的钱。不时有博物馆的人转行去做艺术品买卖。但很少有搞艺术品买卖的转投博物馆。但交易员说一幅画“具有博物馆藏品的品质”时,说明它很值得买。如果真的被博物馆买去了,交易员也可以拿来吹嘘。但如果交易员说一幅画是“适合博物馆的画”时,这通常意味着只有想搞研究的博物馆馆员才会买,它没有装饰意义,不是富有的资产阶级想挂在墙上的画。(文 / 小贝) 博物馆培根画家拍卖苏富比文化艺术品点滴艺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