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天安门更远的地方
作者:驳静我住北京南城。下午16点开始,马路就被占了一大半,5分钟前还没有的菜市场从天而降,西兰花一朵朵,西红柿一只只,都摞在薄木片制的筐里;人行道也被占满,没有顶棚也无围栏的路边摊紧密排列,自成菜场,极其狭窄的过道里寸步难行。只剩一半的马路是另一种热闹,几乎是锣鼓喧天,因为富裕不出两个车道,于是司机们在喇叭上下起狠手。
每次我去一街之隔的地方买烤玉米,都会路经这段丛林探戈。我在等长达一分钟的红灯,预备过马路,身边颤颤巍巍停下来一辆女式自行车,“Hello Kitty”那种粉色,车把像月亮一样弯起来。一个声音问我:“姑娘,去市里怎么走?”
我瞬间有点恍惚。以为我回到了我出生的小镇富阳,因为有时候我在富春江边逛,确实会被人问:“小姑娘啊,沿着江边一直走,是不是就到市里了?”而这个“市里”之遥,也不过10分钟步行距离。可我没有白日闲梦、梦回家乡呀,这是在我大帝都,更何况又在南四环。我用比她在滚滚车流中逆骑自行车更颤巍的声音反问:“您是指——北京——市么?”如果汉字也像英文可以大写,“北京”二字此时一定当之无愧。
骑车的大妈与我路过菜场遇到的摊主们一般面有炭色,那是一种风吹日晒都洗不掉的时髦色,但另有种他们没有的丰腴之态。大妈说:“怎么不是北京市,就是你们这北京市呀。姑娘,你到底知不知道啊,市里怎么走?”我又被吓了一跳,抛出一系列问题:“市里?您是指最近的商业区?最近的地铁站?市中心的市里?哦,您要去天安门?您要骑自行车去天安门?”说完“天安门”仨字我觉得自己相当愚蠢:在大马路上大声喊一个“天安门”,那得是一副多没见过世面的嘴脸呀,普通北京人嘴里谁会没事冒出“天安门”三个字,最多就是“天安门西”或“天安门东”,事实上地铁一号线在这两站下的人都特别少。
孤独空旷的“天安门”三个字,完全是第一次来“参观首都”的大气派。“天安门算什么,我要骑到更远啊。”不知怎么的,这三个字从大妈嘴里出来听来如此妥帖,仿佛量身定做一般。“那可是非常远的!”我说出了我毕生难忘的话,就像所有与伟大梦想有关的传奇故事中总会出现的一两个衬托主角的蠢蛋,他们总会说着诸如“绑两只翅膀顶什么用,悬崖上跳下去还是会摔死的”之类的无聊话。
我读过那么多有关梦想的故事、幻想过那么多次成为有梦想的女主角、写过那么多个以梦想为主题的小说开头,却在现实中不堪一击。我只是偶然遇到了一个正在实施微小梦想(并且很可能对“梦想”这个词很陌生)的人,却瞬间做出了不知所谓的回应。粉红色的自行车像照妖镜一样使我原形毕露。“梦想”不过是从郊区骑车到市里,难度高一点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最有雄心壮志的也不过是在比天安门更远的地方。如此而已。(文 / 驳静) 天安门自行车更远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