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基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自我从商界回归学术界,顿觉身边的同僚一下子高大伟岸起来,他们出口成章,连平日说话都是一副文人派头,比如那天我们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看书法作品的时候,我旁边的“90后”小姑娘就对我说:“赵孟頫的画画得好,没想到字也是这样的好。”一瞬间我仿佛站在《红楼梦》又或者《甄嬛传》的扉页上。

对于这些刚刚从国内象牙塔走进国外象牙塔的小朋友,我只能关爱有余,当避则避,身边的朋友算是唯一的一个,就是我的好基友。好基友其实性向正常,只是因为醉心学术,加上他的女神已在国内嫁人,于是他“无欲则刚”。他打比方说:“比如这边是‘奶茶美眉’,另一边是草莓打折,过往的我总会想要欣赏一眼美,但现在我绝对直奔草莓。你懂吗?”我说懂。他说跟我做朋友最轻松,因为我属于“有夫之妇”,彼此之间平淡天真,毫无杂念。

好基友来自国内某名校中文系,研究兴趣是先秦。由于我们俩大相径庭的背景加之男女差异及南北差异,我时常觉得他和我爸的观念一脉相承,当然他恰好也是我爸大学快20年后的学弟。比如他时常对我说:“文言文有问题可以问我,可是你不能自己不查字典不去思考,应该做了准备然后和我讨论。这样直接问我,你是高中生吗?”我哑口无言。他又批评我的学习态度:“你这样就算勤奋吗?你最多算是不懒。真不知道你以前这么多年学是怎么上的。”

好基友平时妙语连珠,我微博发他的语录给我以前的朋友们,都对他的音容笑貌极度景仰。他教我如何将打印系统升级的时候说:“过来看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次我跟他抱怨他对我态度实在太不绅士,仿佛我不是个女的,他说:“你看,如果我对你百般照顾,那就是看山不是山的水平。”我们一起上的艺术史课,他也擅长化所学于生活。教授说:“你不能描述的东西就不能分析不能理解。”于是他描述我的毛衣:“我不是只说好看。你看首先这个颜色就比较适合你,毛毛的又很可爱,金色扣子有一种Vintage的感觉,组合在一起就很文艺女青年。你看,我描述,我分析!”

由于我们俩在系里均属年纪较成熟,看到一众年轻男女在新鲜社会红掌拨清波总觉得可爱,于是常在一起“臧否人物”。他常谈到北京人普遍一副“老子皇城脚下”的样子,“看上去就想抽两巴掌”。又说起沿海地区和他们内陆地区的不同心态,说他们学校同学还在尊敬那些苦读书读好书的同学,说得我十分神往。我说为什么有的学艺术史的同学日常穿衣搭配可以如此“不艺术”,他说:“像你这种花一个小时挑睡衣的叫作文艺女青年,人家才是真正学艺术史的学霸。”

一学期过得真快,好基友近日桃花盛开,有个活泼可爱的ABC小妹妹对他颇有好感,他虽然自诩“无欲则刚”,也有点动了凡心。我对他说老和尚小和尚的故事听过没有,他说“我从未想起,何谈放下?”但被约吃饭的时候,他还是频频买单,回来又和我抱怨不应该大男子主义迷了心智,明明自己穷得是个“屌丝”,平时主要以披萨度日。我说好啦好啦你也该春风二度了,赶快写篇东西纪念一下你,等拖真的拍起来,我就要开始避嫌啦。(文 / 小L) 基友

上一篇: 远嫁的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