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被遮蔽的角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的家乡在沂蒙山区一个偏僻的农村,周围村落密集,人口众多,一个小县,就有上百万的农村人口。我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在农村,人老了,基本靠家庭养老——孩子孝顺的,老人能享点福;遇到不孝顺的,老人就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了。
更多的老人其实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除非他们病倒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继续务农生产,他们是“生命不息,干活不止”。譬如我村有个大伯,今年已85岁了,丧妻多年,但有两个儿子。于今,这位大伯独居老宅,衣食自理,依然种地——大多时候,他要在田地里耕种、打药、锄草,收秋;依然自己推小独轮车,挑担……他用自己羸弱的身体,苍老的双肩,扛起自己的老年生活。在农村,这位大伯的境遇非常普遍,几乎家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是不是偌大中国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呢?我认为恐怕相差无几。最起码,这应是农村养老的“主流”。
不否认,这些年农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多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还实行了“新农保”,即一个农村劳动者每年缴纳100元,60岁后就能每月领取55元。但是每月区区55元,还不够两盒药、治一次感冒的费用。这,就是不少地方农村养老现状的一个“缩影”。即便如此,从中央到地方,公众的关注点,政策所涉及的,依然只是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以房养老”,一味关注城镇退休人员待遇,而农村养老,至今依然是“被遮蔽的角落”。农村养老,路在何方?至今依然茫然一片!(文 / 济南 惠铭生) 角落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