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莱布尼茨 )
在中世纪,德国哲学家跟其他欧洲哲学家一样,用拉丁文写作。第一批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哲学家是一帮神秘主义者,都是教士。这些人为艾克哈特等人打下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深受艾克哈特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如矛盾双方的共存原理,被莱布尼茨和黑格尔吸收进了他们的学说。
虽然莱布尼茨仍主要用拉丁文和法语写作,但他是第一位无可置疑的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他没做过哲学教授,在世时出版的著作很少,但对后来德国哲学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德国观念论的奠基者。
罗素说:“莱布尼茨的文笔枯涩,对德国哲学的影响是把它弄得迂腐而干燥无味。他的弟子沃尔夫(Wolff)在康德以前一直称霸德国各大学。然而莱布尼茨毕竟还是个伟大人物。他是数理逻辑的先驱,他的哲学里的种种假说虽然离奇飘渺,但是非常清晰,能够严密地表述出来。”莱布尼茨一个很离奇的假说就是他的单子论。他提出,宇宙的基本元素是单子,特殊的事物可以被一直划分下去,直到达到一种不可分的基本元素为止,那就是单子,单子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它们没有部分。从这一基本特征出发,莱布尼茨推导出了单子的其他各种特性。
首先,单子没有广延,因为任何有形的东西都是可分的,因而必然有部分;反之,没有部分就没有广延。而广延是物质的属性,单子没有广延,所以它们不是物质实体,是精神实体。
其次,单子不能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因为没有部分,所以不能被组合或分解,所以单子只能以非自然的方式突然地产生或消失。也就是说,单子是上帝从无到有创造的,并最后归之于无。
再次,单子不受外部的影响,因为只有具有广延的东西才能划分出内外界限。单子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可供外物出入的窗口,不能接受其他实体的作用。各种单子之所以能和谐地运行,是因为所有的单子都被以同样的方式编制了程序,它们都是上帝推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前定和谐的。
最后,莱布尼茨还提出了关于事物的差异律:自然界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在一个花园中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单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表象程度的差别。单子是能动的,其能动性在于其表象活动。单子按照表象的清晰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级的单子只有细微的知觉;高一级的单子具有动物灵魂,除了细微知觉还有记忆;最高级的单子具有理性灵魂,只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以上帝的存在为前提,他又反过来用逻辑定律证明上帝的存在。根据充足理由律,一切偶然事物的存在都有充足的理由,这些充足理由要追溯到事物的系列之外,就证明了一个必然实体的存在。上帝按照充足理由律,在无数可能的世界中选择了一个现实世界。因为上帝的意志是全善的,所以他选择的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既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那为什么现实中充满着邪恶呢?莱布尼茨说,恶是局部的,局部的恶从总体上看是善。
比莱布尼茨理论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它假设的基础:理性,认为我们能够论述现实的本质。他把神学跟理性主义结合了起来。德国哲学家彼得·斯劳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在他刚出版的《哲学气质》一书中说:“莱布尼茨把人定义为能干的、明智的主体,他为现代主体性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莱布尼茨式的世界明亮、友好,它的主体能够毫无顾虑地行动,在充满风景和值得探讨的谜团的宇宙中,人是理性的神明。在莱布尼茨之后的世界,主体和存在之间忠实的关系遭到了破坏,随着存在主义、生命哲学和各种体系的兴起,主观和客观理性之间乐观的匹配不复存在。从那以后,主体陷入了各种类型的理性之间的总体战争,未来人类需要复兴乐观主义原则,对此莱布尼茨是最重要的灵感来源。”(薛巍)(文 / 三联生活周刊) Wilhelm莱布尼茨1646GottfriedLeibniz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