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可 (Nico,1938~198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尼可 )
尼可是来自德国的歌手,也是时尚模特和女演员,在20世纪60年代她成为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电影中的明星,她单调的长音节嗓音,加上德国女性标识的高颧骨、哥特元素的浓妆,使这种造型被称为“来自坟墓的装扮”。与“地下丝绒”乐队合作的专辑,最终使摇滚乐走向了新的方向,影响了包括凯特·布什(Kate Bush)、苏可西与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比约克(Bjork)在内的多名歌手,被音乐频道VH1评为“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100名女性”之一。尼可说:“我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所以我喜欢破坏。自从我学会思考之后,虚无主义似乎就成了最适合我的一种信仰。”
1938年,拥有一副绝对“现代美人”长相的尼可,出生在纳粹控制下的德国,原名为“Christa Paffgen”,她的父亲据传死于战争之患。1952年,尼可开始做模特,她被派往伊维萨岛(Ibiza),并在那里遇到一名摄影师,摄影师为她改名为“尼可”(Nico)。之后,她去了巴黎,模特生涯在巴黎达到了鼎盛,当时,她除了拍摄香水、珠宝广告之外,还当过《Elle》等杂志以及爵士乐钢琴家比尔·埃文斯三重奏的唱片封面模特儿。除此之外,众多大腕级人物都认同尼可的才华。1959年,尼可去罗马和朋友玩的途中,遇到了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并参演了影片《美丽生活》,费里尼不惜为她修改剧本。1960年尼可对表演产生了兴趣,她来到纽约,在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sberg's Method)学院学习,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看到了她的表现,便邀她出演自己的独立影片《切尔西女孩》(Chelsea Girl)。沃霍尔将来自德国的尼可引介给“地下丝绒”乐队,并邀请他们参加多媒体秀。接下来,“地下丝绒”顺理成章地推出乐队首张专辑《地下丝绒与尼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封套上那一支标志性的黄香蕉,以及沃霍尔本人的签名,据说是安迪·沃霍尔向唱片公司施压的结果。“地下丝绒”也常被认为是摇滚史上一支极其重要的乐队,在他们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地突破自我与大胆尝试,对后来许多乐队带来了启迪和精神鼓励。
尼可在表演时常用德国腔的英语在台上大叫:“滚开!说话的人。”她特殊的唱腔,和“地下丝绒”乐队制作的歌曲,常令人感到疏离和冷漠。而在这之后,尼可单飞,“地下丝绒”乐队也脱离了沃霍尔的影响。尼可曾说:“真正的艺术家,都爱自毁,我不正这么做着么?”这似乎也预示着她的天才和最后的结局。1964年,她通过滚石吉他手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开始录制她的第一张正式唱片《我不想说》(I'm Not Saying)。鲍勃·迪伦也曾为她写过一首名为《I'll Keep It With Me》的歌曲。1974年,约翰·凯尔(John Cale)帮助尼可制作完成了《The End》,之后的7年里她的演唱生涯基本停滞。1982年,尼可进行了一次大范围欧洲巡演,并录制了现场唱片《Do Or Die》。1985年的《Camera Obscura》是尼可最后一张录音室唱片,为的是纪念逝去的朋友们。1990年《Hanging Gardens》出版,记录下了未加整理的尼可的最后声音,尼可说:“最好把思考未来这个问题留给别人,我最多也就想到明天的早晨。”她年轻时曾在意大利邂逅大明星阿兰·德龙,但随后阿兰·德龙中断了和她的联系,尼可为他生下一子,却未被其承认。1988年,在西班牙伊维萨岛上,尼可骑自行车时心脏病发作,从车上摔下,当晚脑部大量出血,死于西班牙的一家医院。当时她刚满50岁。(朱鱼)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Niconico1988尼可音乐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