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76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让孩子自小学习一种乐器虽然不见得一定能培养出音乐天才,但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听觉神经学实验室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花在音乐教育上的时间和金钱绝不会白白浪费。研究者发现,那些曾在4~14岁学习过演奏乐器的人,即便是此后的数十年中未曾练习,老年时对声音的敏感性依然要比从未学习过任何乐器的人高出许多。这可以令他们更容易理解他人的话语,而对于一般老年人来说,常需要别人放慢语速或重复多次才能明白说的是什么。
明朝初年,在紫禁城的建造过程中,重达数百吨的石料被大量使用。为了将这些沉重的原料从70公里外的采石场运到工地,当时的工匠一路打井,在冬天用水泼出一条雪橇可以通行的冰道。可是,难道没有比一路打井泼水更省力的法子吗?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程师研究小组通过计算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卓越之处。研究者指出,以当时轮式车的承重能力,根本无法运输如此巨大的石料;要在普通土路上推拉一块123吨重的石料,需要动用1537个壮年男性的力量;在冰道上时,人数便减为338人;而当在冰道上不断泼水加以润滑时,只需46个人就可以应付裕如。亿年不变的爱恋
抱怨一成不变是激情消退的罪魁祸首?沫蝉这种生物就是为了粉碎这一谣言而存在的。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以首都师范大学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为首的研究小组发表论文指出,化石证据显示,生活在今天的沫蝉仍沿袭着亿万年前的两性交配方式。研究者在内蒙古发现了1200多具年代可追溯到1.65亿年前的沫蝉化石标本,但只有一对正好处于腹部相对、紧密结合的交配状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交配中的昆虫的化石。
蜗牛虽然天生就有一屋傍身,不必为买房发愁,但这并不意味它们没有烦恼。有趣的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当一种水生蜗牛因为生活的压力——生存密度过高或环境被异物污染——而烦恼丛生时,它们会变得心不在焉,格外好忘事。研究者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当多重压力因素并存时,蜗牛大脑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且会因此变成惊弓之鸟,即便当环境得到改善后,它们依然会重复一些不再有必要的自救行动。
古生物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当地球温度升高时,哺乳动物的体形会相应缩小。大约在5600万年前,当全球温度在2万年中上升了6摄氏度时,始祖马的个头就变小了30%。而在日前召开的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一个研究小组宣布,类似的一幕也曾于5300万年前重演。化石证据显示,在那个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全球升温的时间段,始祖马的个头又缩小了22%,而鹿和其他小型灵长类动物也都变小了。研究者指出,鉴于目前地球正面临着又一个变暖周期的到来,或许,我们应当一起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小”时代。 好消息科学科普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