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买学区房的家长泼点冷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提笔的原因是看到有人评价买学区房是傻子赢傻子的游戏,认为买卖学区房本质是在博傻,击鼓传花的过程中,傻子赢傻子,只要鼓声停息的那一刻,没有砸在手里,就是赢家。作为一个曾经的公办教师,毕业班教过几轮,又做过班主任,自信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发言权。
我最早执教于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如您所知,生源质量堪忧,那时还有小升初的考试(现在也有,不过形态上没这么直接、暴力),一个年级五个班,前两个重点班按分数挑剩下的,就平行分到后面三个班,语文、数学两门课总分200,考进三位数的,后面三个班只各分到一两个。口风刻薄的人爱称“孬班”,很不幸,刚参加工作的我就成了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残酷?我当时叫绝望。我与其他两个班的班主任只能不约而同地开展“生产自救”,尽人事的同时,抓重点。重点在哪里?就是那仅存的两门课可以考到100分以上的一两个学生。不错,这样子的学生进重点班,不被视为“傻子”,也没人会拿正眼看。但是,在我们班,情况有天壤之别。作为班主任,我与当时其他科目的所有任课教师一一打招呼,他就是我们班的重点,要力保其三年之后考上公费高中,他考不上,其余同学更没希望。家访中告知其家长,其小孩虽差,但那是过去,现在在我们班就是No.1,你们要配合班级“栋梁”的培养。最后和这个已经快被幸福砸晕的学生本人谈心:先兼任数学与英语课代表,期中考试之后仍是班级第一,升任班长。我注意到了他眼中有一道光闪过,这道光让我理解了他以往受到的是怎样的人生折磨。三年之后,我们三个“孬班”当然总体成果不如前面两个重点班,但是,我们三个班各自的No.1均顺利达成既定目标,成为班级与其家庭的荣耀所在,而比他们一开始入学时成绩要高。不过,有幸被分入重点班,但并非重点班第一梯队的很多其他同学中,则罕有可媲美者。这样令人五味杂陈的故事,在我离开教师队伍之前,年复一年在上演。
周边的亲友中,神神叨叨地要买学区房的,要烧钱择校、择班什么的,一直以来有不少,我对他们那种使出自己积累至今最大的潜能(金钱、人脉各个方面),供子女从小挤进名校,博个好出路的想法表示理解。子女尚未成年,不知道该怎样设计求学路径,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一定会在接下来的重点学校与班级中感受到快乐与重视,继而达不到父母的既定目标,倒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一般我会让他们先听完我这一段叙事再去做决定。当然,如果写出来,给意欲搏命进驻每平方米单价十余万元学区房这样的宇宙中心家长们提个醒,这是最好。(文 / 上海 路桂林) 泼点冷水学区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