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英语戏剧的世界

作者:丘濂

张征:英语戏剧的世界0( 2011 年底,张征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排演英语版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

张征的名片上有一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职务:某翻译配音工作室合伙人、同声传译员、独立编剧、演员兼导演、企业英语培训总监。“心里最认可的还是和戏剧有关的工作。”他因戏剧表演迷上英语学习,如今又用英语翻译和教学所得的收入去贴补对戏剧的爱好。第一次和他认识,是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他作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导演一出英文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谈完话,他又要跑到河北易县一个好莱坞剧组里去演一个需要说英文的“匪兵甲”。虽然都不是重要的角色,但是张征很庆幸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找到一个他英语特长与戏剧爱好之间地结合点。他说:“这辈子,就跟英语和戏剧分不开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回顾自己学英语的历程张征觉得一直都是这样。他从小胆子大,在张口说英语方面没有障碍。“我跑到王府井抓住外国人练口语,问他们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么?现在想想非常好笑。”高中时候他和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英语配音小组。“一共4个寒暑假,配了4部电影,录在磁带上,在同学中传着听。记得其中有迪斯尼的动画片《阿拉丁》和《狮子王》。我们从网上找了英文的台词脚本,又买了原声音乐做背景,开门声、水流声那些特殊音效都是自己做的。”如何应付高考英语张征已经印象不深了。“就是这种课外的玩闹,让我很喜欢这门语言。高考突击一下,成绩还不错就显得顺理成章。”

对张征的英语学习,以及整个人生规划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期间的外教老师约瑟夫·格雷夫斯。格雷夫斯是百老汇著名的戏剧导演,也是莎士比亚专家。他和张征同样都是2002年进北大,当时他和北大约定要每年为学校排演一部莎剧,平时则教口语。“因为格雷夫斯是戏剧背景出身,我们班的口语课非常不同。他教我们大声朗诵莎剧独白,大家坐在桌子上围成一圈拍手来找一首歌曲的韵律。我是那种什么都不怵的性格,可这种话剧上‘解放天性’的训练对那些内向腼腆的同学非常管用。一个学期下来,系里要为莎剧选演员,我们班原本最张不开嘴的那位同学的口语都高于其他班的中等水平。”

“我‘人来疯’的毛病天生就适合舞台。”张征说,“我用中文和人一对一聊天,会有一点口吃,人一多口吃就消失了。我就是喜欢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在选莎剧男一号的时候,张征说,他从口语到表演都不算最棒的,可是他的热情打动了格雷夫斯。“几十页的台词,不到一星期就全部背下来了,谁都没我兴致高涨。”张征说他纯正的英语口语就是那个阶段打下的基础。“格雷夫斯采用美国人埃蒂斯-斯金纳编写的《美国戏剧标准》中对古典戏剧建立的发音规范来训练我们。比如像‘very well’这个词组,舌头要变位7次,平时说英语不会那样注意,但舞台上每个细节都会放大,所以变位就一定要做到精准。”他也记得“student”这个单词单独说没什么问题,放在句子里,他就一定会犯口吃的毛病。“那句话,我练了得有1万遍。”从“大二”到“大四”,每年张征都是莎剧的男主角。“一个受过发音训练的人和一个普通人同样都读一段话,听前者读的,你能多明白30%。”

大学四年,张征说自己只干了两件事:“演话剧和谈恋爱,并且演戏还排在恋爱之前。”好在他不用去忙着出国、考研或是找工作,格雷夫斯推荐他和另一位师姐一起去美国阿肯色州的常备剧院做半年的实习演员。“那时我的自信心爆棚,觉得只要我想,留在美国当个演员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口语的清晰程度、流利程度、便于让人理解的程度能超过90%的美国人。就好像大山不是中国人,登台主持的语言好于很多中国人一样。”从2006年9月到2007年1月,张征在美国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师姐为剧院的一个教育项目排了个戏叫做《龙的国度》,介绍中国历史,我们因此有机会在州内巡演。一共5人坐一辆车,车上有我们所有的服装道具。白天我们开车,在阿肯色州高低不平的丘陵上奔驰,晚上就在学校里搭台演戏。我们曾经穿过一个叫蝴蝶谷的地方,到处是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们开车通过,不少蝴蝶被撞死在挡风玻璃上,那是我见过的最美丽和残忍的情景。”

实习期满,张征说他遇到了很现实的问题。“我想继续申请戏剧表演的硕士。中西部的学校因为知名度不够,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但是他们明确对我说,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都要在当地剧院参加演戏。可是我的亚洲面孔对于很多剧目都不合适,他们剧中个别需要的亚洲男性角色也不是我这种正面、高大类型的。”张征得到了加州艺术学院的录取,他说:“我还记得是在纽约时代广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的面试,能够通过本身就是对自己的证明,可最终还是因为学费太高而放弃。”

张征回国后先是去了新东方教书。“我选择了教口语班,而不是考试班。我有个观点,只要你对英语保持兴趣,去突击提高一下成绩很容易。我在课上放英语话剧的片段,和他们分享我演英文话剧的感触,就想让他们因此而喜欢上英语,而不会因为要去做题而厌恶。”张征的教学方法很快让他有了固定的客户资源,他也就做起了自己的培训机构,他同时也会接些口译的活儿来挣钱。“我没有经过翻译训练,有的专业性很强的翻译每次上场前还要突击下词汇,我用的还是戏剧表演的老底,能用人人都懂的词汇说出来,也懂得如何用眼神保持与听众的交流。”

闲暇时间,除了偶尔去演个小戏,他在《英语沙龙》上有个叫《跟莎士比亚学英语》的专栏,还在主持一个叫“莎客”的戏剧沙龙,讨论近期上演的戏剧及经典戏剧。“总有人问我莎翁剧本晦涩难懂,语言和题材又多涉及中世纪的欧洲,学来究竟何用?以我的理解,莎剧披着古英语晦涩的外皮,却充满通透、幽默和狡黠的语言。”演了4年莎剧,张征的心中始终有这么个情结。(文 / 丘濂) 张征英语世界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