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给航母“泼冷水”?

作者:宋晓军

我为什么给航母“泼冷水”?0( 2012年11月25日, “辽宁舰”舰面人员在为歼-15舰载机做保障工作 )

10月25日晚上,我在CCTV连着做了两档电视节目,内容是前一天和白天被各档新闻报道了N次的国产航母第四次出海试训和日本在宫古岛上部署反舰导弹。我知道,日本将反舰导弹部署在中国海军近年来频繁进出的宫古水道边的宫古岛上这条新闻,必将引起很多观众的义愤和警惕。接下来,他们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中国首艘航母何时能具备战斗力。但是,我在对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期待上,泼了点儿“冷水”。节目做完后,我就接到了一个年龄较大的朋友的电话“问罪”。

我告诉那位“问罪”的朋友,你希望中国航母尽早具备战斗力威慑美、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指望海军舰艇“大跃进”的心态是不科学的。简单说,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从服役到可以进行战斗值班平均是2至2.5年的时间,这是有过上百艘航母和多次实战使用经验积累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举个更具体的例子,且不说航母舰载机分为飞行学员和飞行员两个层级,就算你已是经考核认证的舰载机飞行员,还要面临着能力保持认证、重新认证和调转认证的各种测试。其中能力保持认证最频繁。比如已获得舰载机飞行员资格的飞行员在距离上一次在航母上驾机昼间飞行超过了15至29天,就需要由指挥官判断你是否要先进行陆上模拟训练,然后再进行一次昼间阻拦着舰考核,你才能再次具有承担白天舰载机飞行员任务的资格。如果距离上一次夜间驾机飞行时间隔了8至14天,在获得夜间飞行的认证前48小时内,要进行一次白天的弹射起飞和至少1小时的飞行以及一次夜间着舰,才能获得夜间上航母执行任务的认证。总之,获得能力保持认证有很多不同的档,每个档有不同的认证流程。

说到这儿,那位朋友似乎有些明白了。他说,怪不得在美国政府关门前,美国海军说因资金紧张在阿拉伯海减少了一艘航母的部署,也一定是没钱认证飞行员吧?我说,没钱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美国集近百年航母的建造和作战使用经验,摸索出来的这样一套严格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认证体系,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事实上,从十几年前美国就在尝试着用效率更高、采用电磁弹射器的福特级航母(出动率为160架次/天,比尼米兹级航母高出约1/3)来提高航母的费效比,最近几年又考虑用X-47B无人机上航母来对冲舰载机飞行员花费的高昂成本。这当中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3财年,美国国防开支总额下降了21%,其中人员开支下降了6%,行动和维持开支下降了19%,装备设施采办费用下降了31%,研发、测试评估费用下降了25%。这些分类的数字显然与提高航母的费效比有关。也就是说,在维持传统航母及舰载机的部署与研发采购新航母及舰载机之间,因为钱少出现了两难选择的矛盾。

说到这儿,那位朋友又问,那将来中国会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呢?我说,本质上与美国一样,都是在面对问题决策时,用多少资源突破“限制”,用多快的速度抓住“机会”。且不说中国海军在人员、飞机和训练科研平台有限的情况下,不仅不可能于短时间内完全建立一套适应自己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认证体系,而且对于航母平台本身的科研测试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面对美、日时隔17年即将推出的、针对中国和朝鲜的新版“合作防卫指针”,中国海军不可能不在西太平洋做出反应。最近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出第一岛链进行实战演练,就表明了此点。如果进一步说,在面对有近百年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的美、日海军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海军不可能围绕着航母来制定自己的对应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进行建造和使用“方法论”的摸索,可以说是为未来准备的。

接着我又说,若按照一些媒体对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的炒作,难道中国海军没有航母就没有办法在西太平洋上打赢局部战争了吗?按照这样的逻辑,63年前,中国军队就不可能出兵朝鲜。当年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为“攒下”一笔启动工业化的本钱,必须要出兵打这一仗。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了维护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海军也必须要准备在没有航母的情况下“能打仗、打胜仗”。(文 / 宋晓军) 为什么航母海军武器装备中国海军泼冷水航母舰队舰载机战斗机飞行员

上一篇: 小威年
下一篇: 谁执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