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515元与1800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庐山旅游:515元与1800元0( 如琴湖秋色 (摄于2008年) )

海拔800米

“十一”黄金周期间,“玩遍庐山需要近1800元”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九江市和庐山有关部门回应称,这种核算方式并不准确,把与庐山核心景区毫无关系的景点门票包括在内,例如庐山西海景区、白鹿洞书院等。根据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的统计方法,庐山风景区内所有门票费用共515元,其中包括了索道等属于游客自主选择的费用。事后,风景区管理局物价局副局长杨则峰回应说,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行政管辖范围内,这个180元的门票是实现了一票制的。

尽管如此,因为风景区管理局的管辖范围并没有涵盖整个庐山景区,所以对游客而言,180元门票“通票不通”的情况客观上仍然存在。例如,美庐别墅和庐山会议旧址坐落在核心景区,票价分别为25元和50元。除去这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算,庐山景区东边的三叠泉、西边的石门涧、南边的天合谷和大口瀑布、北边的碧龙潭等景点均需另外买票。它们的票价分别为64元、50元、38元、25元、38元。

这些需要单独买票的景点形成一个圆,将庐山的行政与旅游中心牯岭镇围在中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拔800米以上的庐山山体归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而800米以下的地方由九江市各区县政府管辖。

这种划分方式为管理埋下隐患,最突出例子是三叠泉瀑布。落差215米的三叠泉经五老峰崖口流出,分三级跌下,每一叠瀑布各有特色,“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因为海拔800米的划分界限,“第一叠”和“第二叠”属于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管辖,而“第三叠”则归庐山区海会镇管辖。多名海会镇村民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以前,海会镇虽然修筑了从庐山东门到“第三叠”瀑布的道路,投入不菲,但由于当时庐山180元门票涵盖了“第一叠”、“第二叠”瀑布,大部分游客并不愿下到“第三叠”来观景,所以海会镇拿到的门票收入并不多。在前年“第二叠”路段一度损毁后,售票亭才向上搬迁到“第一叠”附近。至此,从牯岭镇来游览三叠泉的游客必需购买64元的门票。至于道路是被人为破坏,还是自然原因损毁,村民们说法不一。

庐山旅游:515元与1800元1( 庐山美庐别墅 )

类似三叠泉,庐山区拥有的知名景点还有被徐霞客笔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的石门涧。而大口瀑布、天合谷等景点分布在星子县境内。以海拔800米为界,这些九江市的区县政府和风景区管理局共同组成了庐山旅游收入的权力部门。

“一山四治”

庐山旅游:515元与1800元2( 10月13日,庐山西海景区由于游客爆满导致码头引桥塌陷,数十名游客落水 )

牯岭镇面积46.6平方公里,海拔1116米,常住人口达到1.2万人。庐山景区最出名的就是600余栋遍布山间的别墅,其中不少已经存在了百余年。这些别墅有个共同点,它们最初的主人们都是从那个1886年冬天来到庐山的22岁传教士、英国人爱德华·赛尔贝·李德立的手中购得建房土地。牯岭镇的名字源自英文“cooling”,即“清凉”之意。这里的政府机关接近30个,各类中央、地方和军队驻山机构有40个左右。一个作为避暑胜地的小镇汇集了如此多的机关,牯岭镇人口已近饱和。山脚下的庐山文明新城小区为牯岭镇居民搬迁而准备,但在没有高额补偿的前提之下,本地居民同样不愿意离开这片“金色土地”。

当地人何子午告诉本刊,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的党委书记、局长和副巡视员3人是副厅级干部,管理局还设有5名副书记、5名副局长、1名庐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虽然管理局是省里的派驻机构,但其实相当于一个地方政府,什么部门都有,庐山人民法院、庐山人民检察院、人民医院、人大联络处、政协联络处、旅游局、物价局、园林局等等。九江市旅游局副局长胡细根也向本刊证实,庐山风景区管理局是副厅级单位,由九江市代为管理,而九江市旅游局是正处级。

庐山风景区管理局成立于1984年,设立之初的庐山被称为“一山六治”,包括风景区管理局、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庐山综合垦殖场和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当地村民说,现在的石门涧景区以前就属于垦殖场的辖区。庐山石门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是由原来垦殖场的领导创办。2005年12月,九江市将综合垦殖场、庐山水电厂、庐山茶科所、庐山林科所四个单位划归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统一管理,庐山变成了“一山五治”。

罗紫星参与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今年8月底对庐山的调研,他告诉本刊记者:“准确地说,就旅游景点收费而言,现在不是‘一山五治’,而是‘一山四治’。庐山风景区整体面积有302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管理局的辖区大约35%,星子县管辖的面积其次,占到32%,然后是庐山区,九江县最少,只有4%左右。”

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负责人也持同样的观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一支对庐山山上山下生态资源统一统筹的保护力量,不涉及旅游产业的利益分配。从去年12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庐山自然保护区的管辖面积变更为2.012万公顷,之前为2.9234万公顷,其中减少的部分主要是山脚下和牯岭镇的部分区域。这部分是为庐山经济发展而预留出来的空间。以前也有类似的规划考虑,2008年左右,基本上把后来星子温泉度假村的区域划出去了。近年来,庐山旅游的人数在增加,但对自然保护没有破坏。因为我们庐山自然保护区6600公顷的核心区,是严禁人为活动的,相当于无人区。核心区之外的工作压力在增加,但对自然保护并没有多大影响。”

真假庐山

根据景区介绍,庐山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荣誉称号的世界级名山。多名庐山本地居民告诉本刊,1996年12月,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前后庐山的门票还可以实现“一票通”。但好景不长,从1998年上半年开始,各收各自门票的割据状态开始出现。“一山四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景点之间的竞争和整体旅游发展的内耗。

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徐金培告诉本刊:“你看我们管理局办公大楼外面就是庐山大道,这里属于庐山区管辖。从前年开始,这条庐山大道上经常有上百号‘野导游’拉客,给外地游客带路上山。他们把客人带到三叠泉,然后说这里就是庐山。客人玩完了三叠泉再往山上走,就还要交180元的门票,这才发觉被骗了。‘野导游’可以从三叠泉的门票里收高比例的回扣。这其实对庐山的旅游品牌是一种伤害。旅游局的同事‘十一’期间每天在行政辖区内抓‘野导游’,没有旅行社旗子和导游胸牌一律不许带游客,效果很好。但是像三叠泉、石门涧这些景区我们就无能为力,不属于我们管。”

来自湖北的自助行游客王先生则向我们抱怨庐山周边景区的广告:“我看了庐山的资料,满头雾水,三叠泉的宣传语是‘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马尾水的是‘不到马尾水,难识庐山面’;星子县的是‘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那庐山最值得看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玩了三天,还是稀里糊涂,这些景点距离这么远,都叫庐山景区。”

因为庐山的知名度高,外围的交通站点与其他景区也会使用“庐山”字样,但这对外地游客容易形成误导。10月13日下午,庐山西海风景区因重阳节实行免票,游客爆满导致码头引桥塌陷,18人落水。得知这一消息后,一位广东游客向带团导游邢质虹询问,这个庐山西海在哪里。导游笑着回答:“虽然名字里有庐山,但这个庐山西海景区离庐山有100多公里呢。”牯岭镇当地人何子午说:“我有时候去庐山站接人,碰到外地游客跟我抱怨,有好几回了,以为坐火车到庐山站会离庐山景区更近,实际上庐山站在九江县,过来还要将近40公里,不如买票买到九江站了。我也弄不明白,离得那么远还叫庐山站有什么意义呢?”

“用这样模糊暧昧的态度来对待‘庐山’这个金字招牌,说好听点是打造‘大庐山’,说直白点,其实偏离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大庐山’,应该是各个景点之间形成线路,由点到线再到面,庐山外围各个景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竞争。”邢质虹告诉本刊记者。

庐山风景区管理局的旅游局局长刘义军告诉本刊记者:“很多游客有问题就到我们管理局的旅游局来反映,因为他们不懂得哪些景点对应哪些管理部门,他们就知道这是庐山景区的问题。我们一般会把其他辖区的问题转交给庐山区、星子县的旅游部门。”

体制难题

游客“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根源在于各级政府、各类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江西省意图通过以庐山风景区与星子县为主,设立庐山市,从体制上理顺关系,但这一方案近十余年来多次提出又屡遭搁置。事实上,早在本次庐山景区“票中票”疑问成为舆论热点之前,江西省委、省政府就委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由梁勇院长、叶青副院长带队,对庐山景区进行体制调研。参加了本次调研的罗紫星说:“省里对这方面非常重视,加上我们社科院对庐山体制已经非常熟悉,所以要求我们在一个月内,也就是在9月底之前提交调研报告。”9月29日,江西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会议强调,省内旅游资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要把旅游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以重视,有条件的地方要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

尽管省里如此重视,旅游从业者和庐山周边居民也多持欢迎态度,但体制调整具体实施起来依然困难重重。刘义军告诉本刊记者:“我从江西农校一毕业就来了庐山,到现在30多年了,一直在讲要解决体制问题,但不是那么简单的。”

“理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要进行调整,我们有两个希望,第一是保持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独立性,保护与开发其实是互相制衡、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开发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之上。第二是使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工作的行政级别对等,这样我们在评估、论证一些开发项目对生态破坏的可能时,工作能更加积极高效。”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负责人说。

庐山风景区管理局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体制革新并不乐观:“我跟你说实话,谁不想把庐山做大做强,历任江西省委书记都对庐山的旅游体制进行过专题调研,但在实际操作上,一直很难找到突破口。表面看,好像我们庐山管理局要比区县旅游局对体制调整更有积极性。但是,最起码我们现在还可以对管理局所辖的100多平方公里完全负责,等体制调整以后,具体到每个部门,变数还是很大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名为化名)(文 / 王珑锟) 自然保护区旅游1800庐山庐山瀑布515三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