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

作者:黑麦

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0(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这座建筑为赖特设计的代表作 )

从芝加哥城驾车向西,一路上被告知橡树园是“芝加哥的传奇地”,1899年,海明威在这里出生,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也居住在那里。如今的橡树园早已不再是伊利洛伊大草原的腹地,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使这里看上去与普通的乡村城镇无异,齐整的街道,居住着悠闲的人们,餐厅与教堂聚集在一条街上,各具特色的小屋,沿街而立。抵达橡树园的沿途,会路过芝加哥公牛队的老巢——联合中心球馆,当天恰好有球赛,身着公牛队队服的球迷有序地绕着场馆排起长队。

沿芝加哥大街,一路向西,便可轻易找到赖特的私宅与工作室,这个位于芝加哥大街951号的别墅如今已经成为芝加哥的观光景点,每逢旺季,房屋都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年旅行团。“日本人也是这里的常客。”这里的导游告诉我,“在这里销售最好的两款乐高建筑玩具是流水别墅和东京帝国饭店。”

这是莱特的早期建筑。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10年中,赖特曾经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如威斯康星州与伊利诺州等地设计了大量的私宅别墅,这些房子的买主大多是彼时的芝加哥中产阶级。由于这些房子坐落在地广人稀的郊外,结合着美国中西部的草原性气候,赖特以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水平式布局为基础,如,“屋顶出檐深远,有薄薄的边脚、连续的带形玻璃窗户上皮直接接在屋檐上,连续的水平窗台线,平台上的胸墙有连续的水平的石灰或混凝土的墙帽、胸墙常以花池或池缸作收尾”。这些设计,都被建筑学家看作“把大自然的景物引入建筑构图的设计元素”,与美国的普通建筑不同的是,赖特设计的草原式住宅直接坐落在柔软的土地上,降低室内标高,降低住宅周围的地坪,使基础的台子和草地同处一个平面,使室内标高下降到天然地平线。

1876年,安娜·劳埃德·琼斯在费城世博会上买下了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所发明的教育积木,身为教师的安娜将这些积木送给了9岁的赖特,不多时,赖特便对这些木质的几何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赖特的自传(An Autobiography)中,他写道,那些积木对自己未来的建筑设计产生着不可名状的影响。

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之后,这个城市的人口在迅速增长,并出现了更多的发展与工作机会。1886年,赖特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土木工程系只待了两个学期,便草草收拾行李,来到约瑟夫·莱曼·席尔斯比(Joseph Lyman Silsbee)建筑师事务所,成为一名绘图员。20世纪初,美国住户大多崇尚维多利亚式和罗马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赖特却发现在席尔斯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某种“优雅的画面”。不久,赖特又成为艾德勒及沙利文事务所的成员,并开始与这位“摩天大楼之父”一起绘制芝加哥大会堂。

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1( 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 )

很长一段时间,赖特一直与后来的建筑师塞西尔·科温(Cecil Corwin)住在一起。在一次教会的活动中,赖特结识了富商的女儿凯萨琳·李·托宾(Catherine Lee Tobin),二人决定结婚。为此沙利文给了赖特一份5年的工作合约,以表达金钱上的支持。而赖特却提出了另一个请求:“如果你要我为你工作5年,你能够借我一笔钱让我建一座小屋吗?”沙利文很赏识赖特的才能,不只借给他5000美元用于盖房,还拨给他一间专门的工作室,有了来自沙利文的5000美元资金,赖特挑选了橡树园镇上面对芝加哥大道的一角作为建造新居的地址。

“赖特的建筑,受到了印第安文化和日本建筑的影响。”在赖特的旧宅中,导游大多是退休的老人,且在橡树园成长或生活过,他们不仅熟悉这里的建筑,甚至熟悉这里的居民。导游补充道:“1889至1909年,赖特在此居住、工作。”赖特的旧宅、工作室并非他所擅长的“草原式风格”,而是典型的“旧式风格”,内部空间并不算宽阔,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里有些昏暗,一些空间甚至狭窄。赖特为客厅所选取的家具是与房间一致的直线结构,餐厅与浴室的照明均采用自然光,站在浴室中央,虽然看不到窗户,墙壁上却能显现出光影,颇似某种自然装饰。

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2( 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冬日居所——西塔里耶森 )

赖特的工作室是透空挑高的,在八角形顶端下是个正方形,因此自然光能透过屋顶,却又不会直接照到地面。“八角顶和其下的四角边,是用铁链以平衡受力方法的支撑结构,没有使用支撑柱,但室内看起来就像横梁的木头。”导游说。赖特在视觉上不能忍受没有重心,因此增加了这根“支撑”,“它们完全没有结构作用,只是装饰”。

赖特与托宾养育了6个孩子,因此,整栋房子最大的空间是位于二楼的儿童游艺室,房间的两侧是落地窗,屋顶被设计为开阔的半弧形,室内光线明亮,与一楼形成鲜明的对比。赖特也喜欢音乐,但是在这位苛刻的建筑师严重不能容忍钢琴对于空间感的影响,他利用了楼梯间的空间,又将游艺室墙角打开,有效地将钢琴的尾部推入这个角落,他还拆掉了钢琴的盖板与后腿,用铰链把钢琴的尾端固定在墙上,使这座三角钢琴看似一台直立式钢琴。当有人演奏钢琴时,钢琴声从楼梯回廊间起始,响彻整栋房屋。据说,赖特喜欢莫里兹·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的音乐。这是典型的“赖特式改造”,导游说,赖特收学生的其中一个条件,便是“演奏一种乐器”这或许和赖特的父亲威廉·赖特(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位音乐家与传教士有关。

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3(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

在沙利文事务所期间,赖特主要从事办公楼的设计,小住宅的设计几乎全部由他经手。在沙利文事务所工作了7年后,由于偿还债务和6个孩子的拖累,赖特的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他也在公司外接“私活”。因此激怒了沙利文,于是26岁的赖特不得不在1893年独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并将其设在自己的私宅内。

1911年前,被称作赖特的第一个黄金期,他开始逐步突破了以往将建筑作为立方体容器来设计的手法,创建出水平流动感。在他早先的小住宅设计中,如1893年的温斯罗住宅,还可以看见其有些传统盒子式“欧洲人住宅”的拘谨,但这时水平线条的特征已经开始显露。他逐步明确自己想要那种开阔、自然空间——这符合美国本土开阔广漠的空间。

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4( 位于芝加哥大街951号的赖特私宅与工作室 )

19世纪末,东方主义思潮在美国兴起,位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是这场思潮的中心。学者和富有的收藏家大多会聚在这里,他们对传统的东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赖特固执地否认有任何来自日本建筑的影响,然而他承认日本艺术对他有所启发,尤其是日本版画。赖特第一次亲历日本建筑是在1893年,在此之前他主要是通过浮世绘来了解日本的。赖特在自传中提道:“我在伊利诺伊州橡树园事务所的时候就开始对日本版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从中获益匪浅。在这一艺术中,对无关紧要因素的舍弃,使我在23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的对艺术进行简化的观念,在这些版画中得到间接的证实。自从我发现了日本版画以后,日本在我心目中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浪漫、艺术的、崇拜自然的国家……如果版画从我的教育背景中被去除,真不知后来我会向何处发展。”

1905年,赖特的事业达到了第一次高峰,自己的行为也开始变得鲁莽和浪漫。美国人南西·霍兰曾写过一本自传体式的小说《爱上莱特》。叙述女性自由主义者梅玛·布斯威克(Mamah Borthwick Cheney)与莱特的引人非议的不伦恋情,在20世纪早期,二人的恋情饱受公众的羞辱。霍兰是橡树园的居民,由于地缘关系,她对梅玛进行了一番研究。1904年,赖特为橡树园的邻居埃德温(Edwin Cheney)设计了一座住宅,却意外地爱上了这位客户的妻子梅玛,当时的居民甚至经常可以见到两人坐在赖特的汽车里穿过橡树园。由于橡树园是个非常保守的社区,梅玛与赖特离开了橡树园,再也没有回去过。

赖特:“让我建一座小屋”5( 赖特私宅中的书房 )

塔里耶森(Taliesin),靠近威斯康星州的春绿村,1911年,赖特回到老家,决定与梅玛搬到这里,并建筑夏日居所和建筑师事务所。由此,赖特也开始了他的第二个黄金期。许多颇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完成于此,其中包括流水别墅、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作品。虽然一直对现代大城市和国际式建筑持批判态度,但赖特也清醒地认识到,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工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人们迫切需要的是大量功能明确、造价经济、建设速度快、有时代感的小建筑。

赖特的另一处作为冬日的住所,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尔,那是在一个完完全全的沙漠里一组不拘形式、充满生意的建筑群,低沉、浑厚地铺展开来。赖特的冬日居所购于1937年,莱特在沙漠中以每英亩3.5美元的价钱购买了一片土地,这片地位于麦克道尔山南面的坡地,可以俯视天堂谷。莱特相信这是一个完美的地点,他说:“最终我得知在凤凰城外26英里处,跨过天堂谷的沙漠,一个在山上的大平台。在这个正好位于麦克道尔山顶下的平台,我们驻足、回头、四处观看。这里是世界的顶端。”

“西塔里耶森”被赖特自己称为“躲避家乡威斯康星的严冬而建的冬季营地和西南部的居所”,在古稀之年,他与学生们来到了这片荒漠,一砖一石地堆筑出他想要的西塔里埃森。整个建设过程是完全没有周详计划的,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建什么,反反复复地增添和改建,历时数年完成。赖特曾经说过,有机形式的结构是从外部条件发展而来的,如同植物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样,两者有着相似的展开过程。“西塔里耶森”的建筑群是沿山脉侧面布置的,平行于西北走向的山峰。赖特用45度对角线偏转以与周围地标建立强有力的联系,并形成凸出的宽大台阶。内部的空间是趣味横生的,赖特认为西塔里耶森是“有机建筑”的最佳案例。

(参考书目:《赖特的日本缘与帝国饭店》、Frank Lloyd Wright and Japanese Art)(文 / 黑麦) 芝加哥我建一座小屋建筑赖特赖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