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无定所的母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老家处在大山深处,既偏僻又贫穷,自然交通也很不便,基本生活条件更是很差。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艰难地生活着。尽管父亲去世得早,但母亲始终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没有感受到居无定所的无助。后来,我们相继长大,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有了自己的家和事业,而大山深处唯有母亲一人留在那里。后来,母亲年老体弱,我们实在放心不下,经过多次商量,一致劝母亲离开大山深处的家,来到了城里。
本想这样能更好地照顾母亲了,谁知事与愿违,由于我们住的是楼房,母亲很不习惯,再加上我们平时都上班,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当孤独了一天的母亲好不容易等到我们下班回到家里,很想和我们说说话时,我们却由于忙了一天也累了,就顾不上陪母亲说更多的话。自然,母亲的话也就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更是越来越少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母亲怎么也不愿在城里住了,要回乡下的老家。可是乡下的老家早就什么也没有了,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了,怎么能让母亲回去呢?我想来想去,在和母亲商量后,决定为母亲另租一间房子,这样母亲自己生活就会自由些,而且平时也能找人说说话。可是,我们只能租得起城乡结合部的房子,这些地方也时常面临着拆迁等问题,因而在母亲住进城里的这八九年中,先后换过三四个地方,而且每次找房子、搬家都非常费心劳力。更何况由于经济能力所限等多方面原因,给母亲租的房子都不是很大,甚至有时租到的房子很小,多进去一两个人就没有地方可站。但是母亲并没有怨言,总是认真地收拾,努力地生活着。这样搬家次数多了,许多家具什么的都得根据租到的房子情况来做相应的处理或调整,一些家具也就不得不处理了,又得根据地方的大小再买一些。尽管每次母亲都不说什么,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母亲的无奈。
最近,母亲住的地方又不能住了,又得拆了,为此又得给母亲找个住处。我的心里总是很内疚,老这样也不是个办法,让一个老人老了老了,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最后,亲戚有一套在居民点买的房子,暂时也不住,就同意让母亲去住,自然也就没有房租等费用了,母亲倒也乐意。只是这样一来,母亲就住到了乡下,离城里远了许多。我刚开始心里也很纠结,但后来一想,如果能这样也很好,尽管母亲住得离我们远了些,但现在交通方便了,随时能和母亲联系上,再说这样就能给母亲一个固定的居所,不用再为老是要找房子搬家发愁了,何况乡下的空气比城里好。为此,在我纠结了多日之后,也算是勉强同意了。不过母亲看来还是很高兴的,她为我们想得很多。看着母亲只有70斤体重的单薄身体,心里念着母亲为我们过了大半辈子的苦日子,到了晚年,日子虽然好些,但是却这般折腾,是做儿子的无能。总感到欠了母亲太多太多,无法回报。(文 / 甘肃庆城 田治江) 居无定所母亲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