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液大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近来,我国又多了个“名片”——“输液大国”。国际上年人均输液2.5~3.3瓶,而我国是人均8瓶。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从小就知道输液叫打点滴,或者叫吊瓶子,那时大人打,小孩吊,似乎成了治病的“妙手”。至今在我家乡,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这习惯实际上就是药物的“依赖”。乡亲们只要得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吊几瓶药水”。在乡村的观念中,输液似乎是治病的“万能药”,不管是感冒、发烧、腹泻还是头痛脑热,都习惯性要求输液。有年纪大的老人,认为输液可以防病,甚至当作补充营养,没病也要打打吊瓶防病。而一些医生不但不正确引导,反而加以肯定和诱导,这显然是医德的缺失。有专家指出,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专家还说,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我在老家鹰潭工作时,每年都要吊几瓶子。后来,我到广东潮州工作,医生却劝我,先吃药,不好再去打点滴,观念得以改变。潮州人喜欢吃中药调理,注重食疗,这个习惯我也慢慢地习惯了,之后,打点滴的习惯也就改了。多年前回家乡,看到3岁的侄子身体状况不佳,父亲告诉我侄子几乎每个月都要打点滴,有一个星期就打了3次点滴。这么小就有“输液依赖”。父亲问我女儿打过点滴没有?我说从来没有打过,潮州没有这种打点滴的习惯,于是我把潮州注重食疗和中医调理的生活习惯告诉了父亲。父亲要我把侄子带到潮州生活一段时间。我先请老中医为侄子开药调理,同时进行食疗,以后侄子不再有“输液依赖”,长得很壮实。
其实,中国成了“输液大国”,除了习惯,重要的还是某些医院和医生在这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位市级医生对我说: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休息的方法治疗,只需20~50元。而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200~500元。这10倍的差距,老百姓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现在治病靠输液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看病理念。(文 / 广东潮州 洪巧俊) 输液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