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明式文人家具
作者:李晶晶( “灵岩山房”藏江南明式文人家具展示 )
1986年,周纪文离开上海到美国,攻读经济学。这并不是一个富足的年代,周纪文来到纽约第一个星期就开始打工。第二个星期拿到工资后,他问朋友,周末可以去哪儿玩,朋友建议,大都会博物馆是不错的去处。“当我走进大都会博物馆的那一刻,把我震惊了。”周纪文现在说起,仍然激动不已。“我出国前,上海博物馆都是老馆,混乱得没有东西展出,在我成长过程中,跟艺术品之间几乎没有接触。看到大都会博物馆里的雕塑、绘画、瓷器,琳琅满目,我感觉自己走不动了。当初年少气盛,很狂妄的,我一边参观,一边内心澎湃,我一定要拥有这个东西,现在想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周纪文说他被这些艺术品深深打动,此后一有空便去博物馆、画廊,买来艺术史方面的书自学。在他看来,自己很幸运,80年代的纽约,高手汇聚,能在一个良好氛围下,与艺术领域中顶尖的收藏家、古董商交往,如王季迁、翁万戈、戴福保、陈哲敬等。
在美国不少博物馆里藏有极好的中国古画,如大都会博物馆藏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明文征明《楼居图》、《拙政园》,南宋佚名《寒江钓雪图》,五代佚名《乞巧图轴》;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徽宗《五色鹦鹉》等。周纪文与藏家、学者交往以学理论,于博物馆参观以练眼力,并开始尝试着购买一些画作小品。
喜欢艺术品并想拥有艺术品的人,最头疼的是——资金。“没钱怎么办?做生意赚钱,先要有钱才能拥有艺术品。”周纪文说,“我在纽约读书的同时也开始做些艺术品方面的生意。”他曾将一年半积攒下来的4000美元,一部分用于买机票,剩下的2000多美元回上海,跟一个学画的朋友买古画。“这是我最信任的人,可他把假画卖给我,拿回纽约这就是一堆废纸,对我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的感觉。”
最初,周纪文在经营古代书画时,试图学美国几个顶级古董商,既是专家,又是优秀的艺术品经纪人。可逐渐他发现,古代书画交易,并不是你规范、你眼力好,就能成功的。“其一,会遇到年龄的障碍,你过于年轻,人家不认为你会有这么好的眼力;其二,当你找到一幅很重要的古画时,由于你没有显赫的背景,也会被认为东西有问题。夸张说,古字画鉴定,十个人会有十个意见。”
( 清中期 榉木五屏风八龙围子罗汉床 )
周纪文说了一个故事,关于王季迁收藏的董源《溪岸图》真伪之辩。董源是五代南唐画家,《溪岸图》为绢本设色,纵221.5厘米,横110厘米,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隐士的山居生活:两座山之间的山谷,溪水蜿蜒而下,池岸有竹篱茅屋,后院有女仆在劳作,篱门前有牧童骑牛,小道上有农夫赶路,一亭榭伸入水中,高士倚栏而坐,举目眺望,神态极其悠闲,其夫人则抱儿与仆女嬉戏于旁。此画的左下有“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思印”,及近人张大千、张善孖诸藏印。
上世纪30年代,画家徐悲鸿忽然声称自己觅得了《溪岸图》,不久后他将画转让给了张大千,大千提出可在他的古画中任挑三幅,徐悲鸿只拿走金农《风雨归舟》。这件作品被张大千收藏30年后,又转让给了海外的收藏家王季迁。然而,这件作品在海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真伪之争。
( 清中期 榉木四出头三攒框靠背变体官帽椅 )
周纪文因是上海人,因此谢稚柳和徐邦达到美国,他都一直陪同左右,并三次同去王季迁家鉴赏此画。“中国人鉴定古画,讲究的是笔墨,西方学者以‘高居翰’为代表,是以风格分析来判定。”周纪文说,“上世纪末,已经九旬的王己千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藏这幅古画之前,举办了一场有关此画是否为董源真迹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专家云集,纷纷发表意见。后来大都会博物馆为此幅作品做热释光测试,检验结果是北宋时代,此事才算暂告一段落。”
周纪文说他于是开始思考,是否还要将中国古代书画作为收藏的重点。在他徘徊犹豫之际,恰巧搬家,对面就是苏富比拍卖公司,于是每当有中国艺术品拍卖预展时,他一定去看。他逐渐发现,每次拍卖中都有十几件家具,且成交还不错。他这次并没有着急收藏,而是静观其态。
( 清初 榉木独板靠背灯挂椅一对 )
1994年,周纪文回国,一位台湾朋友请他陪同一起到古董店选购家具。从那时起,他对明清家具的印象更为清晰。“我发现明式家具简约的风格非常符合我的审美情趣,此后,我常去古董店逛,并查阅大量书籍。发现这些书中对家具的分类都没有明细,也没有科学化,把所有除了黄花梨、紫檀以外的材质都叫柴木,把所有不是宫廷家具的叫乡村家具。”在周纪文看来,王世襄老先生倾其半生在《明式家具珍赏》上面,这本书比较系统地把明式家具的概念清晰表达了,但他感觉这家具研究史只是刚刚开始,其中还有很多空白,所以试图为家具做一个梳理。
事实上,周纪文一开始也没有明确计划,只是觉得自己喜欢,而且想象做家具不会太难,可是一两年做下来,问题出来了。在收藏的所有门类里,做家具不是最难,却是最苦的。家具比较通俗易懂,比较明了,不像绘画那样综合性,比较艰深。“要知道,很多时候不是你出多少钱古董商就会给你值这些钱的东西,他们是看你的眼光到了哪个层次,才给你哪一个等级的东西。所以我每年会找一些熟悉的古董商,跟他们谈当年收购的东西,我认为它们的市场定价是多少,这并不是要退货,而是让他们知道,我的认识到了哪一层,明年他们就会送更好的过来。所以说,古董商也反过来训练了我的眼力,一来二去,我跟其中的大多数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 清初 榉木连束腰霸王枨马蹄足春凳一对 )
在收藏过程中,周纪文明确了自己的收藏重点,就是江南明式文人家具。他解释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江南”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我的“江南”更准确说是指太湖流域;明式家具现在已被公认为中国古家具发展到顶峰的一种风格、样式;文人则是相对于宫廷和民间家具而言。
周纪文说:“我对文人家具的理解之深,要庆幸我早年对古书画的研究,古书画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绘画‘南北宗’论,倡导自然、优雅、率真、简约的艺术风格。而在器物层面,文人参与设计使得明式文人家具如苏州园林般体现出其审美趣味和价值观。”
周纪文从小生长的环境就是一个由吴文化孕育的典型传统中国家庭,早就知道在苏州,即使是大户人家,家里拥有全套榉木家具,还是很被看重的一件事。周纪文特意去苏州东山调查了解到,明清时期在外来木种还没有被引进的时候,榉木是最好最结实的木材了。他分析说,家具制作肯定受制于地域,大多是就地取材,榉木本身贯穿了文人家具的发展过程,是江南地区“纯血种”硬木。几百年以上的榉木,有硬木的物理性质,血榉、红榉,与红木一样重,密度大。榉木表面纹理符合文人的审美,如山水纹、宝塔纹等。
有人把榉木称作“软木”,相比紫檀、黄花梨等“硬木”要低一个等级,周纪文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宫廷里做东西,无论是做工还是用料,当然可以是最好的,但家具的好坏仅仅在于材质吗?苏州的明式家具,当时打造一整套的用榉木,比较重要单件的会采用黄花梨,制作工艺就称‘黄花梨工’。然而,制造那一整套榉木家具的,恰恰也是‘黄花梨工’,你说孰高孰低?何况近20年,收藏界对木工材质的认识也有偏差,从传统家具历史看,榉木是代表南方家具制作材质中上佳的‘细木’,只是到了明中后期海禁开放,才有了所谓外来的‘细木’黄花梨、紫檀等。”
周纪文说,榉木家具的价格虽不及黄花梨、紫檀,不过一件精品得来,也是颇费周折。他在一个古董商那里看到一堆带底座的书柜,当时古董商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仅开出的价格超出市场价格50%以上,而且前提条件是必须一起购买另一整套家具。周纪文说他当时暂时按捺住迫切心情,想看看以后还有没有其他的机会。一晃两年过去,没有在市面上看到类似家具,他又找古董商商量,这次不但没降价,反而又涨价了。当周纪文咬牙买下时,价格已比两年前涨了300%。
2005年,周纪文在上海北外滩东大名路713号最负盛名的艺术仓库做了一个展示区,就像一个博物馆的雏形。他希望把自己认可的东西,展示出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
周纪文现在收藏了约500多件江南明式文人家具,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为这些家具开办一个博物馆,他一直在思考博物馆的商业模式,文化如何与商业结合。
(实习记者谢济对本文亦有贡献)(文 / 李晶晶) 古董鉴定降香文人文物榉木明式文化江南家具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