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群:演员的本分就是“演”
作者:李东然( 魏惠王扮演者——李立群 )
看得出初见张仪时的魏惠王本意也是想展露威严和肃穆的,于是张口是,“请问秦相此行……哎,哎,别什么此行了,说吧,来这干吗来了?”甚至不等听完张仪的纵横主张,就准奏了,“别啰唆了,本王准奏了!亲秦!盟楚!这个,还有什么呢?”张仪小声提醒:“拒齐。”“哦,还有拒齐!”须发斑白的老魏惠王是摇着头赞叹,“嘿,太有想法了!”
你只需要闭上眼睛,把那些赖声川戏剧里的李立群摆在魏王的衣冠里,就大致可以想象出这一场戏的诙谐逗趣。正如导演丁黑和编剧李梦始终强调的,《大秦帝国之纵横》是正剧,好看的正剧,显然“好看”之于李立群就是责无旁贷。
魏惠王本来是悲情色彩很重的角色,国家的颓败,子孙的不争,空怀梦想却已老去的英雄徜徉在日薄西山之日,本是无心说笑的,但成了“李立群式”,就注定叫大家发笑,而且是笑得五味杂陈。正如“李立群式”的幽默每每所达到的效果,观众眼见那些似是正常又似是荒诞的举止言谈,笑的却全是与自己心中的焦灼酸楚乃至忧伤的亲切照面。
李立群说,他自己完全讲不清楚“李立群式”这一概念。首先他从来不挑戏,从年轻时开始,就鼓励自己去演任何的角色,老实的、狡黠的、很酷的、很摆范儿的,甚至“高大全”的人物也不怕,“剧本不好就把它改好了,如果剧本很好就不要辜负它”。其次,他也坦言很少为角色多做任何的功课,“只要是剧,该怎么演,就怎么演。你把自己放在那个人身上,把他所看、所思,以及经历的周围人这么想一遍,那么,他和你结合起来是怎样个人其实就很明白了”。
只不过在不同人物塑造上,每个剧碰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比如《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海龙王,得告诉自己当成漫画在演;《绝代双骄》里的李大嘴,得想明白是在卡通剧里演。“那么,《大秦帝国》是一部比较突出正气的历史古装剧,重要的是演出‘人味’来,就这么简单,我就尽量往真了靠。这个‘真’是说,用现代人的心情和经验,把人物的感官和情绪组合好之后,从‘人性’出发,但绝对不是照本宣科,真要是把魏王直接拿过来演,不晓得会变成什么样子。”
( 李立群在剧中是不多的会让人有跳跃感的角色之一,让这段尘封两千余年的历史多了几分亲和 )
李立群承认,对他来说,这一切早是“熟练”的过程,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倒是万不可“油滑”着过去,真要演好,还是要主动找寻障碍,下足苦工夫。“比如我琢磨了很久怎么能让魏惠王死得漂亮。魏惠王是诸国君主里寿命比较长、在位比较久的君王,他看尽天下的复杂和变化,也历经了魏国由盛转衰,虽然个性刚愎自用,但也参透诸国局势,有预见国家未来的眼光。所以,当他发现国家里的人才越来越少,自己的儿孙们又后继无人的时候,晚年的他充满了忧郁和担心,甚至为了保住魏国,又不得不去求和。我常想那是一种怎样的落寞和孤苦,所以我要求化妆师把他的脸化得惨白,接近黑泽明电影《乱》中的仲代达矢,我希望利用那个妆,来表现魏王内心的孤独和惧怕。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后世子孙能否承担起执掌魏国的重担,他那种强烈的忧心,我要求自己能从眼睛里面透露出来。”
李立群说,他不喜欢给自己和自己的表演贴什么“艺术、艺术家”之类的标签,他觉得自己就是演员,演员的本分就是演,遇上什么角色全靠缘分。“接魏王这个角色,也只不过因为时间、价钱谈得拢。我接戏只谈时间和价钱,当时《大秦帝国》的副导演找到我,两方面谈妥就决定出演,魏王是我众多角色中的一个,他也像我饰演的任何角色一样,尽一个演员该尽的力而已。观众看到的,就是我呈现给观众的,至于喜不喜欢,那是观众的事情,我没有办法左右,也不会期待,去期待评价还不如去好好塑造角色。”
李立群笑说自己作为两部《大秦帝国》电视剧中唯一一个和制作单位合作两次的主要演员,自己却至今也说不清这个制作公司的名字,但他又很想说,在自己这个经历过上百个剧组、合作过上百家制作公司的老演员眼里,“他们这群人很有使命感”。
“他们大都是西安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大秦帝国》这部剧,讲出秦国历史的来龙去脉,有这样的心胸和理想,还有锲而不舍的努力,让我觉得非常了不起。有时,我都替他们担心不赚钱,不过好像他们也不在乎,就是一门心思做好这个戏。其实已经是十几年了,我当这是很可爱的固执,尤其在如今的环境里,有这样的制作公司,保有这样的使命感,在我看比我这个演戏赚钱的演员要有价值也更值得说。”
(实习生王璞对本文亦有帮助)(文 / 李东然) 就是影视演员李立群大秦帝国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