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恩泰:寻找纵横家张仪

作者:李东然

喻恩泰:寻找纵横家张仪0( 从落魄到意气风发再到落魄,剧中饰演张仪的喻恩泰经历了怎样一段虐心的创作历程,很难定义这个历史人物的“名利”之求是需要还是理想 )

喻恩泰告诉本刊,他最初拿到《大秦帝国》的剧本,只有一个感觉,这回可是要和历史真实交锋了,所以他读完了剧本又去读《史记》。为了保险,还特意去找了一本文言文和现代文相对照的版本,随身带着,当作功课日日要看够页数,不想是书越读越多,心也越来越惶惑。“在我心里,司马迁当然是很权威的,但《史记》里面的张仪和我们剧本里的张仪真的不是一回事,《史记》里讲合纵连横,有张仪也有苏秦,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关联,不乏许多至今还流传的江湖传说。这部《大秦帝国之纵横》里张仪尽其一生在自己的纵横大业,似是有用不尽的激情昂扬,内心总留几分孤寂。”

喻恩泰说,那段时间,他总在出差,走到哪里,他都想着这个令自己颇为矛盾踌躇的张仪。有一次从庐山去敦煌刚好在西安转机,就在鸟瞰整个陕西地区,飞机一点点接近咸阳机场跑道的降落瞬间。“我就觉得好像跟张仪碰上了。西安机场就挨着古咸阳,俯瞰下去,城市外缘还找得到那种苍劲亘古的地貌。我就想,当年张仪作为一个纵横家,他是经常要去咸阳的,这算是他办公室吧,他得去见秦王,而他也要为纵横大业出使,所以大概是和我一样老需要出差的那种人,过着迁徙漂泊的生活,那种旅人的心情,我们俩大概能有相通的感受。”

巧合的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那日中转后的航班临时取消,喻恩泰也不得不在西安过一个晚上,焦灼的人群里唯独他在暗自欣喜,他就留在了咸阳,放下行李就开始去街上溜达。“我拦了辆车直奔古城,满心希望是能找到一些相府的影子,可司机摇头,他说连秦王宫都不在了,哪来的相府?于是我就说去最老的建筑那里看看,结果又非常令我失望,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一点当年古咸阳的影子,年头最长的建筑也不过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小楼和牌坊,咸阳早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城逛得索然无味,索性就在路边吃起羊肉串来,熙熙攘攘的夜市人群里,喻恩泰觉得自己想明白了一件大事:“就像这座千年帝都,至今虽见不到什么历史痕迹,但这不代表历史没有发生过,只是作为后人的我们看历史永远是飘忽不定的。司马迁有他的真实和他的文字,我们也可以有我们的真实和我们的文字,张仪可以是一个虚构的符号,也可以是非常丰富的实体,对我一个演员来说,有意义的是以我现代人的身心重新对待、重新发掘张仪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性。”

喻恩泰说,从此张仪对他来说就成了填空题的一条线,一个开放的格子,一个永远可以深入下去的靠近,但说到底还是要用张仪自己生平说一段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所以之前犹豫和矛盾迎刃而解,原来我既不想朝着曹操的感觉说他,也不想再琢磨如何借鉴康熙、乾隆等等清宫戏的那套东西,我要自己把所有装在心里和脑子里的古装戏的影子全部抹杀掉,就像那些在咸阳街边卖羊肉串吃羊肉串的小伙子们,张仪也是具体的年轻人,我该想想几千年前在那里有这么一个小伙子的话,他是在怎样生活。”

( 在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中饰演张仪的喻恩泰 )

很快就到了定妆的日子。本来化妆师给喻恩泰的造型是很典型的谋臣扮相,羽扇纶巾,须髯飘飘,几套衣服也都是飘逸灵秀的。但喻恩泰告诉本刊,好几套衣服换过去,也好几种妆容试下来,他和导演丁黑都不甚满意,虽然没有想好到底要怎样的张仪,但至少明白了哪些是需要避免的。“不能往任何古代政治家身上靠,诸葛亮不行,张居正也不行,甚至如果苏秦在第三部出现,张仪也必须和他有个明显的区分。我和导演的共识就是,一切伤害到角色独特性的干扰因素要全部排除,尽全力要做到耳目一新。”

喻恩泰说,甚至尤其要躲开的还有自己的经典角色“吕秀才”(《武林外传》),不能像吕秀才,连喻恩泰自己都不能像。“我们商量,我作为演员的底色也不能带出来太多,这其实最难。但好在《武林外传》的时候为了演那种秀才的感觉,我一边不断刻意把自己往瘦里逼,一边各种使劲收着肢体做表演,就像当时还有人在网上发帖说,‘这演员戏挺好,形象也还可以,就是个子太矮,充其量一米五到一米六的样子’。而其实我一米七六,平时也是一个比较结实的人,所以躲开吕秀才和大伙心里的喻恩泰这事儿有相通的窍门是身材。尤其后来我们定下来的服装也是那种很厚实的带着夹袄的宽袍大袖,一穿上人就更显得粗壮,个个都项羽似的,导演也满意。他找的也是这种扎实饱满的历史人物的感觉,大脸盘子,膀大腰圆,不是所谓的谋臣,而是冒险家、纵横家,有勃勃生命力。其实这样的判断从科学的角度也说得通,当年的交通工具都很不发达,条件极其有限,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什么布衣百姓,身体不好的话,是不可能常年迁徙常年奔波的。”

至于找寻那壮实下的蓬勃之气,喻恩泰说自己常常演着演着就想起了八大山人笔下的鸟。八大山人笔下的鸟全都是歪斜着眼的,要不往上看,要不往下看,没有正眼看过来的,也因此,鸟儿的眼里有了生命力,甚至鸟儿的眼神看得出一股子莫名的张力。思考了几日,他就和导演商量,也给张仪增加了许多比如往天上看、往地下看的动作。“这些仰天俯地的肢体语言跟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那种纵横的感觉。而且我觉得这一点容不得观众慢慢了解,张仪出场就得看出来他是一个纵横家,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梦想家,这是这个人物身上最果断坚决的部分,容不得一分一秒的游移。”

越演得深入,喻恩泰说自己越是认同乃至赞叹编剧李梦笔下的这个张仪,比如他为了梦想行走四方时,挂在嘴边的却是“我是名利之徒”。“我太喜欢这个调调,一个经常把名利放在嘴边上的人,背后大概是不为名利的,那些把崇高放在嘴边上的人,为人却往往漏洞百出。更重要的是这么定调张仪,尤其符合表演的艺术规律,我们常说贴近人物、贴近生活需要诠释表达小人物的喜乐悲哀,然而事实上,演大人物,哪怕演政治家、伟人,要演得其实还是那些细腻的真实的部分,也就是小人物情节。因此,大人物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化的纸片人。想演好一个伟人的大胸怀,该着力的往往不是那些所谓光芒万丈,而是缺点和瑕疵的部分,毕竟人之为人,必定都要面临内心矛盾,都有各自的情感曲折。而《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的张仪这个人物,恰给了我这样塑造角色的机会,看上去张仪是充满瑕疵的人,他有这么多的缺点,有这么多奇怪的口头禅,做事特立独行、甚至有些不通人情,对我来说,这些就是人物最好的入手点,所以我觉得我的张仪,他是纵横家是梦想家,也是真实的普通人,是心怀梦想之后的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代表。”

(实习生王璞对本文亦有帮助)(文 / 李东然) 咸阳张仪喻恩泰寻找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