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记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一个周日,早早起床去南阳体育中心参加中国古镇邮票发行式。这次国家邮政局发行古镇系列邮票一套八枚,其中一枚为淅川荆紫关古镇。在全国近200个历史名镇中能代表河南入选国家名片,实属不易。仪式间隙,无意间认识一位年近花甲的淅川老乡,得知我是淅川厚坡人之后,告诉我:“几十年前我就去过厚坡,那才是真正的古镇。”他的一番话让我很惊讶,我又回到儿时对古镇的记忆中。

厚坡镇,位于河南省邓州、内乡、淅川三县市结合部。历史上长期属于邓州,曾为古邓州四大名镇之一。镇上有几条繁华古街道和山西馆、泰山庙、清真寺等古建筑。山西馆又称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商人在此修建的商业会馆,据说建得很气派,特别是会馆前两个石狮子雕刻得活灵活现极具特色。当地民间有“山西馆雾气腾腾,两狮子赛如北京”之说。泰山庙作为一个古庙香火一度很旺,每年春季,周围几县居民都来此赶庙会,整个厚坡街便热闹非凡。在庙会上,唱戏、说书、唱大调曲子的都能见到。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十年,如今当地曲艺文化活动还十分活跃。当时我国大调曲子大师曹东扶先生曾多次到厚坡跟当地曲友一起活动,曲剧皇后张新芳的丈夫刘道德就是厚坡人,厚坡是他们夫妇艺术生涯的起点。在厚坡数十家商业望族中,最有名的要数谭、李二家。其中谭家一个掌门人谭志亭,任厚坡区长时发行过在邓、内、淅三县流行的地方货币。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自记事起就随家长去镇上赶集,后来又在镇上的中学上学。早年的泰山庙早已消失,在它的旧址附近建成了商场。山西馆也无踪迹,据说它在“文革”后期就作为“四旧”被拆除,旧址成了学校。从校园残存的高大柱础、精致木雕看,这座建筑确实非同一般。原厚坡老街也随着社会发展“改造”而消失。当时的厚坡老政府(即谭、李两家旧宅)在后来作为政府家属院被保留下来。我有幸看到这些建筑的最后容貌:数十间房屋分为几排,都是青砖灰瓦式的建筑,飞翘的屋脊、高大的门楼、精美的柱础……无不在展示古镇昔日的灿烂和辉煌。十几年前,厚坡镇政府搞乡镇建设,原乡政府也在改造之列。经过先期改造,最终只剩下门面房六间。当时我已在读大学,懂得它们虽不是名胜,却是古镇历史和文化象征,是古镇的“根”,应当保留。我震惊之余赶快给镇里写信并寄去相关古建筑保护材料,可一个学生的呼声还很微弱,达不到保护这些老建筑的能力,它们终于在以后的建设中被完全拆除,厚坡镇上最后的老建筑就这样全部消失了。

想不到,仅仅过去了十几年,荆紫关古镇就成为国家名片,而曾经繁华一时的厚坡古镇却成为一种记忆。如果我们当时多一些思考,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厚坡古镇就不会消失。今天,漫步在厚坡街头,看到高高的楼房,笔直的水泥路……说是古镇,可它原有的特色都消失殆尽,“古”又何在呢?这真让人痛心。(文 / 唐新) 古镇记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