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出版社的战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一家出版社的战略0( 鲍里斯·卡奇卡 )

据说美国出版界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有人问一位出版人:“你是怎样做到在出版业小有身家的?”这位出版家回答说:“以大量身家起家。”“法勒、斯特劳斯和吉鲁”(FSG)出版社就是这样。该社创始人罗杰·斯特劳斯出身于美国两大著名德裔犹太人家族联姻的家庭,他的母亲来自古根海姆家族,父亲属于拥有梅西百货的斯特劳斯家族,妻子是莱茵金啤的继承人。

在听说一本新书时,大部分读者会问它写的是什么,写得好不好。客气点说这样的人是业余爱好者。一小拨职业、全职的读书人会问,是哪家出版社出的?编辑是谁?许多读者都不知道他们最喜欢的作者的出版商是谁。只有在出版界谋生的人,包括作家们,才知道那些著名出版社的特色。FSG的特色是文学。在FSG出书的诺贝尔奖得主比其他任何出版社都多,包括辛格、谢默思·希尼、布罗茨基、聂鲁达和略萨,它“给战后美国的知识生活定了基调”。

FSG非常讲究图书质量。合伙人之一吉鲁造了一个词叫ook,指那些被印刷、装订得糟糕的东西,它们不配称为书(book)。罗伯特·平克斯基翻译的插图版《地狱篇》在圣诞节前夕上市,但由于对照的意大利文出现了几处错误,出版社就召回了1.5万册。公司还注重关心和照料作者,曾经帮苏珊·桑塔格付房租、还信用卡账单。斯科特·杜罗每出一本小说,出版社都会给他办一场庆祝派对,社长还会朗诵一篇押韵的颂词。

罗杰·斯特劳斯是FSG中最关键的S(Straus)。他“二战”期间在美国海军公共信息办公室的杂志和图书部门工作,这为他的后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个性也适合做出版:“他希望靠近事件,但不卷入其中。他喜欢传播故事,但不喜欢自己写。他搞不了艺术,但是会做生意。”FSG创立于1945年,起家靠的还是畅销书,如节食食谱《看上去更年轻,活得更长》,以及通俗小说《无罪的罪人》和《名利场大火》。罗杰的合伙人吉鲁是工人子弟,靠奖学金上了哥伦比亚大学,1955年加盟罗杰的出版社,带去了艾略特等作者。

《新共和》杂志说:“除了品位、胆识和运气之外,出版人的成功还需要:总编辑的敏锐、艺术总监的眼光、产品经理的技术、公关的机智、销售的能说会道。”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说,罗杰虽然是一位精明的读者,品位不凡(他喜欢说FSG出版的书中他最喜欢的是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但他主要的能力在于战略:他知道他长远来看想要什么,他知道如何去实现它。无论去哪个池塘,罗杰都要做一只大青蛙,他还需要全面掌管。

​一家出版社的战略1( 《温室:美国最著名的出版社生存的艺术和艺术的生存》 )

罗杰无力付给作家巨额稿酬,但他意识到在战后的纽约知识和艺术的创造力正在发酵。他开启了一个伟人书信系列,让著名人物编辑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书信,如特里林编济慈的,巴赞编拜伦的,海尔曼编契诃夫的。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卖书,而是笼络作者。他还经常邀请这些名人和他们的朋友出席他主办的派对。许多名人成了该公司的非正式顾问。罗杰的另一个聪明又成功的战略是收购了那些有重要作者或图书但经营不善的小公司。

罗杰·斯特劳斯总是穿着整洁漂亮的条纹西服、戴着丝质领带,开敞篷奔驰,但绯闻不断、脏话连篇。1965年,29岁的桑塔格出现在FSG的办公室,但她提供的书稿是一部“未完成但肯定是二流的小说”,斯特劳斯没有放弃她,还被她迷住了,继续笼络她,帮她在海外宣传,帮她发表文章。“至少一位跟罗杰有染的女士说,罗杰曾经告诉他,他跟桑塔格睡过。”两个人甚至穿过情侣皮夹克。但桑塔格的儿子大卫·里夫说,桑塔格后来被诊断患有乳腺癌时,罗杰一个子儿也没掏。戈特利布说:“生于富贵之家的罗杰好像瞧不起那些运气不好的人。他是业内出名的对雇员不够大方的老板。一位年轻女雇员从出版社偷书卖给书店,罗杰和她对质,她说:‘如果你给我加薪,我就不偷了。’”

20年前,FSG被出售给了德国霍兹布林克集团。曾在FSG供职的一位编辑还是对出版充满信心:“与唱片、百老汇演出和电影的制作相比,写书是低成本、低风险的活动。独立制作人制作的唱片是低保真的,大部分独立电影都得放弃特效制作和外景,但在活动房屋里写出的小说中也能出现飞翔的扫把和看不见的袍子。”(文 / 小贝) 读书一家出版社罗杰斯特劳斯文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