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出云号”的三个问题
作者:宋晓军( 8月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云号”直升机航母在横滨举行下水仪式 )
由于日本防卫省做了提前预告,8月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二战”后吨位最大的军舰——“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命名和下水仪式一开始,中国媒体就纷纷进行了大面积报道。在我接到的采访中,有三个问题被提问得最多:一是满载排水量达2.7万吨的“出云号”会不会搭载美国的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二是“出云号”选择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68周年纪念日这天举行命名、下水仪式有什么用意;三是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第一个问题,现在显然没有明确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出云号”下水的照片上看,若要搭载F-35B垂直/短距战斗机,必须要进行改装。当然,如果了解日本目前的造船能力,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比如“出云号”2012年1月27日开工建造,到2013年8月6日就下水,这充分反映了日本的造船能力。说到日本的造船能力,其成功要远比很多人熟知的日本汽车产业神奇得多。从1949年美国占领军允许日本重新恢复造船工业开始,日本仅用了7年就超过了当时位于产量第一的英国。随后,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日本的造船总吨位始终占全球造船总吨位的一半以上。在这期间,分别处于第二位的英国、瑞典、西德和韩国,无论哪一个国家,最多的造船总吨位也只有日本的20%。日本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不仅因为原来拥有的工业基础,更是因为政府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鼎力支持。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日本对美国在“二战”后期创建的“模块化造船”技术进行创新,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刚刚下水的“出云号”,2013年3月刚刚建造好船体的各个分段,8月份就完成了焊接、装配合拢并下了水。因此,一旦日本政府决定购买美国的F-35B战斗机,无论是对“出云号”进行改装,还是新建一个搭载F-35B的“准航母”,都不是问题。
对于日本为什么会在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纪念日当天命名、下水“出云号”,确实有很大的猜测空间。但我的理解是,在日本遭受美国两颗原子弹轰炸后宣布投降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批准了一项青年人要进行普遍军训的计划,杜鲁门对此的解释是:如果我们要保持在别的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在军事上必须强大。68年后,如果奥巴马还坚守杜鲁门的信条,并认为强化美日军事同盟是该信条在亚洲实施的“基石”的话,日本将遭原子弹轰炸和战舰命名、下水安排在同一天,其意义就应该是:美国赋予了日本维持一种“模糊和平”形象的权力。也就是说,68年前的波茨坦大国会晤达成的协议并没有给一代人带来和平,如今同样如此。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美国为了维持所谓的亚太“和平”,需要日本为其填补短缺的制空能力、两栖作战能力或反潜能力,那么“出云号”既可以改装为搭载F-35B的航母,也可以改装为搭载运输直升机的两栖作战舰,或者像现在一样作为搭载反潜直升机的反潜母舰。当然,日本也可以另外建造更适合与美国海军联合作战的舰艇。在这个意义上看,日本在遭受第二枚原子弹轰炸的纪念日当天,将不支持重新解释“集体自卫权”的内阁法制局局长撤换下来的举动,与“出云号”命名、下水的意义是一致的。
对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我反问了每个提问者,问他们是否认真看过8月4日的新闻中国务院印发的《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方案》。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否”。其中只有一个爱好军事的记者说,看了第三章“主要任务”中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一节。我说你要是全面阅读,应该就了解了部分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的内容。特别是第四章“支持政策”中的第三节“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务”和第四节“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的内容,这与1953年日本制定第九次造船计划,并开始使用开发银行贷款作为计划造船的资金,是很相似的。事实上,自1947年日本以“煤钢计划”重振制造业到1980年成为全球最大最强的造船国,日本开发银行共向主要造船企业发放了1.75万亿日元贷款。如今,在美国重返亚太将60%舰艇调至太平洋,日本利用“安倍经济学”对海上自卫队舰艇结构调整之时,钓鱼岛争议也好,“出云号”的命名、下水也好,仅仅是太平洋上的个别“树木”,而造船行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才是太平洋上真正的“森林”。(文 / 宋晓军) 有关原子弹武器造船三个出云出云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