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校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到就近一家普通中学校园晨练时,在一位老师口中,得知这样一件事:今年,他们学校上“二本”线的学生只有区区二十几个人,而且多数还是艺术类考生。与周边两所重点中学动则七八百人的辉煌战绩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就是这个成绩,对他们而言,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我仔细打量过,这家中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加之位于城区中心,师资力量也不错,是按照省重点中学的标准来建设的。然而,因为校方与教育局长期失和,在每年的招生大战中,屡次败给市区另两家省重点中学。为了抢优质生源,几家学校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免学费,甚至倒贴钱给家长的现象也出现了。由于经济实力欠缺,争不到优质生源,骨干教师频频被挖走,几年里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导致升学率低,形成恶性循环。

我的侄儿正在另一家重点中学念高二,听说,那儿每个重点班有近百名学生,教室里人满为患,空气浑浊,课堂环境很差,与这边教室的门可罗雀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一些艺术专业的考生,每天在校园里载歌载舞,给教学环境带来诸多影响,尽管如此,因为名声在外,不少家长还是削尖脑袋将孩子往那儿挤。

“能不能将这儿办成重点中学的分部,或者将那边所有的艺术类考生放到这儿来,做成一家特色实验中学?”我忽然想到这个问题。老师解释说:“这是个不错的点子,很多人都想到了,但操作起来很难:第一,如果撤走艺术类考生,那两家重点中学每年就会少许多上线名额,在全市重点中学的竞争排名中就会掉下来,无论如何他们不愿干的。第二,我们学校的教师眼下大量流失的状况正是教育局希望见到的局面,只要有名额空缺,他们就可以安排一些农村中学的关系户进城。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多方长期博弈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一方面,是极度扩张、膨胀的重点中学;一方面,是闲置冷清的普通中学。每年的升学率大战,不断拉大着这个行业的贫富差距。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无数荣誉光环的背后,浪费的是国家资源,影响的是学子们的成长,这种局面,真该好好改革了。(文 / 蒋平) 闲置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