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瓶子的100种碎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海浪碎了的声音,像极了可口可乐倒在杯子里,心碎了的声音却只有吞咽一口啤酒才能体会。而青春的声音,一定有一种,那就是啤酒瓶子碎了的声音。
一个啤酒瓶子,总有碎掉的可能,但终究它不会是自己导致的。
2000年,网络集体崩盘,那年我们很多人怀揣的刚毕业就年薪10万的梦破碎了。很多约过我毕业就到任的师哥们,自己也消失在那些公司之外。毕业那天,我们喝着喊着排着队去吐,隔壁桌子别的系的人还打了起来,混战中啤酒瓶子满天飞,我拉着惹是非的兄弟,躲进厕所,门上的撞击持续了20分钟,那是多少只瓶子啊。几个月后,我溜达到清华大学住了20天,搬了一箱啤酒,慢慢喝慢慢读着几十本5元书店淘的书,尼采、亨利·米勒,还有他们前后左右的作家们。有一天,听到楼道远处啤酒瓶子碎了的声音,我问借给我一张床住的研究生发小儿,他说应该是留学考英语的成绩出来了。
2001年,一帮同事聚啸公司旁边的饭店,喝光了店里的啤酒,出得门,大喝“不干了”,竞相碎了一地的啤酒瓶子。最不言不语的录音师也憋红了双眼,一手拎一只倒置的瓶子,猛地抡在地上,第二只落在树下滚开去竟然没碎,捡起来,向天上抛,碎的一刹那,仿佛他从瓶子里跃了出来,要许众人三个愿望一般。第二天,大家集体辞职了。
2003年,我到外企工作,每天酒局三五场,大杯子不解风情,一分钟吹两瓶才过瘾。喝遍了一个省的客户,那一年,我知道失忆之后可以睡在大街上,不会觉得冷。后来,信息发达了,原来莫斯科每年冬天要这样冻死1000人。幸亏,我在南方,而啤酒只有在需要被人扶着的时候,才会恍惚间从桌子上碰到地上,碎成三五块,也好收拾。那之后很少再有啤酒瓶子碎掉的事情在我身边发生了。除了2008年,我正在四川,那一年,家家在桌上倒置一个啤酒瓶,方便余震来临的时候,瓶子摔碎,惊醒,跑路。
1997年,还是“大三”,我和一群摇滚乐迷组织了4月份纪念柯特·科本的聚会。在学校双学位学生住的破旧宿舍中,被褥早就收拾起来,大家坐在光板床上,唱着“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我们喝得大醉,三个人的手指都弹到出血,还砸坏了我的夜光牌古典吉他。当然,醒来时酒瓶子一路碎到了门口。
1998年,那一年,有世界杯的一年,从楼上到楼下,最多的垃圾就是碎了的啤酒瓶子。年轻,总是要和摔碎的啤酒瓶子联系到一起的。而到三十几岁后,我发现,空瓶子作为充分使用之后的象征,就再也不能提供排解或者抒发的功能了。当然,电影中总还是用这手来表现青春。其实碎瓶子本身就是标志着一种彻底的告别。
如果让我来做一个观念的装置,表达青春的符号,那么,可能我会用一面碎开纹路的镜子做底钉在墙上,正前方摆一只完整的啤酒瓶子,而镜子上写着“一只啤酒瓶子的100种碎法”,任由观者去忆青春吧。(文 / 李洵) 100啤酒瓶种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