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建筑民工提供保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母亲来电,苏北老家又出事了。邻居家的女婿,上月在工地意外身亡,听说才四十出头。以前曾不务正业的他,如今刚改邪归正,就摔死在了山西某建筑工地,留下一双未成年的儿女。他的家人去工地闹了多次,建筑公司只赔偿了20万元,包工头还算心善,怜悯死者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又多赔了10多万元。母亲说,邻居家女儿哭得死去活来。也就在那同一个月,家族远房的一个姐夫,也是摔死在建筑工地

从我对社会有记忆以来,建筑民工意外死亡就不是什么新闻,和我熟悉的就有:90年代初我奶奶的娘家侄摔死在工地;1996年我哥哥的挚友触电死在工地;2002年我高中语文老师的侄子摔死在工地;2009年我小学数学老师的儿子摔死在工地;也是在同一年,我舅舅唯一的儿子摔死在工地,那年他才29岁,留下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子,让人提起就潸然泪下。而附近几个村,类似的悲剧更是常有发生,村里有能说会道者参与处理过几起民工意外死亡索赔案后,竟积累了一定经验。哪家真摊上了这样的不幸事,往往会求助于他们。失去亲人的家庭情绪很难稳定,这时候就需要清醒者索要赔偿及协调善后等。当然,作为乡里乡亲的邻居,他们也都愿意免费出面帮忙。

建筑民工意外事故,因是偶尔发生,每次事故死亡人数少,所以不像矿难容易引起重视,很少见诸报端,难以引起社会公众关注。没有舆论关注,讨要赔偿就成了头痛的事。据我所知,索要赔偿大概的路径是,死者全家拖老带少到工地和开发商那里去哭闹,实在不行还要动些粗,打砸一些工地办公设施,或者扬言去劳动部门举报——其实这都是为了让建筑商能多赔点钱。待建筑商知道死者家属不会善罢甘休,也都只能花钱息事宁人,让事态不再扩大。看死者家人闹得差不多,负责索要赔偿的中间人就会趁机要价,建筑商开始一般不同意,然后再讨价还价……直到达成一致。钱到手后,尸体就在当地火化,家人带着死者骨灰,哭哭啼啼回家乡安葬。

当然,未成家男子的死亡赔偿金都归父母,这个没有任何疑问。而成家死者,赔偿金往往成为争夺的焦点。父母怕年轻的媳妇改嫁,总想将钱扣在自己手中,而媳妇觉得赔偿款是丈夫生命换来,不肯让出分厘,因此常常闹得不可开交。表哥走了4年,家里还在为这事争执。现在舅舅已60多岁,为了家庭的生计,强忍病痛仍在跟着村里建筑队爬高下低地劳作,他说,如果表嫂真改嫁了,孙子他是要自己养大的。说到这些,看着还不谙世事的孩子,舅舅老泪横流。对于偌大的中国,死个建筑民工也许不算大事,但对于死者家庭却是天大的事,一个家庭可能因此而彻底毁掉。我一直想,近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啥建筑民工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为啥不能给死亡建筑民工的父母及子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政府有关部门是不是该有所作为?(文 / 朱允慎) 提供民工保障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