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由“车票涨价”引发的抗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6月23日,里约热内卢再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约4000人在科帕卡巴纳海滩聚集,抗议一项宪法修正案 )
6月6日,作为对政府调高公交票价的抗议性回应,巴西圣保罗市先出现了民众示威,随后,规模一再扩大。6月22日,约25万示威者再次出现在各主要城市街头,并与警方发生了多次激烈冲突。同时,海外巴西公民也在异国以同样的抗议方式与国内同胞呼应。随着示威者愤怒情绪的持续发酵,人员伤亡和公共设施损毁现象也日渐增多。即使政府在票价上做出了让步,抗议声势依然有增无减。抗议者的矛头最终从公车票价转向了政治腐败,认为因举办世界杯而出现的公共卫生服务、公共交通和教育系统涨价,都是政府的责任。
“这场风波因‘城市危机’而起。”巴西圣保罗大学政治理论学教授奥斯特恩斯奇(Eunice Ostrensky)告诉本刊,“巴西民众,尤其是生活在圣保罗等大城市的居民,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房租贵、交通拥挤、公共交通设施落后、空气与水源污染严重、儿童教育条件低劣等现象已存在多年。公交费用的上涨触发了人们为这些陈旧设施支付高额费用的厌倦感。大城市居民认为,政府在世界杯场地建设上所投入的巨额资金应被用于改善安保、教育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整个巴西社会都认为这是合法的诉求,并且应该告知政府。”“巴西政府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投资为14亿美元,示威者认为他们因此而忽略了公共服务质量。”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智库研究中心美洲项目主任米查姆(Carl Meacham)也告诉本刊,“虽然政府使用的是税收收入,但这些收入最终将交付给国际足联和世界杯赞助商。很多巴西人在这项投资中看不到回报,所以他们希望政府多关注民生,而非国际形象。”
然而,已执政10年的巴西劳工党却并非碌碌无为。2003年初卢拉上台后,这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劳工党手下改变不小。2012年,巴西已赶超英国,跃身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截至2011年,贫困人口从10年前的14%下降至4.2%。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贫民跻身中产阶级行列,其购买力和巴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为国家经济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但这一派繁荣的景象却因世界杯临近而发生了变化。2007年,巴西获得了2014年世界杯的举办权,当时该国的年经济增长率是5%,而今年却已跌至2%。在为世界杯耗资不断增长的同时,巴西的房租和食品价格也在疯长。政府试图通过提高汽油补贴和国内汽车工业的税收促进经济继续发展,可民众看来并不领情。
“所以,我们应在巴西的经济背景下理解民众的不满。”圣保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摩西斯(José álvaro Moisés)告诉本刊,“巴西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小于1%,通货膨胀重现,政府也没能适时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许多人在短期内面临着失业风险,这一点让示威者忧心忡忡。”同时,“随着巴西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众关注逐渐从基础生存条件转向了生活质量——他们希望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条件、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政治问责权”。美国罗格斯大学政治学教授考夫曼(Robert Kaufman)告诉本刊。“巴西政府的服务效率没有跟上国内中产阶层壮大的速度,虽然政府在基础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已大于从前,但由于腐败问题,民众未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政治系主任布朗(David S. Brown)也告诉本刊。
此外,“示威参与者中也不乏‘近代巴西民主之子’,即出生于1988年以后的年轻人。他们生长在新宪法颁布后的时代,所以更注重这一新政治体制带来的自由,以及更高的政府工作透明度”。摩西斯说。“这10年中,劳工党也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吸纳的领导队伍成员与社会的真正力量脱节,所以对社会现状的了解并不够深入。”圣保罗大学政治系教授芭芭彻夫斯基(Elizabeth Balbachevsky)则对本刊说,“这次抗议还是会给巴西带来积极的改变,公众压力会促使政府在关键事务上做出调整,比如腐败问题和公共服务质量,甚至选举法和政党法律。它还将提醒警方增强训练,以备将来遇到类似事件。在如此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上演数周后还能保持政治系统运作正常的国家并不多,我们对政府的合法改变充满信心。”(文 / 邹珊) 引发巴西涨价抗议车票